揭開墨的漆黑面紗:《墨客列傳》選摘 (1)

2016-05-04 05:30

? 人氣

▲汪次侯製儒林共賞荷葉形硯墨。兩側邊框分寫「儒林共賞」、「汪次侯倣古」,長寬厚7.6x4x0.8 公分,重28 公克。(時報出版提供)
▲汪次侯製儒林共賞荷葉形硯墨。兩側邊框分寫「儒林共賞」、「汪次侯倣古」,長寬厚7.6x4x0.8 公分,重28 公克。(時報出版提供)

喜歡的東西一上手,往往就停不下來,類似的會一直想擁有。這種心理,古今中外都一樣,因此汪次侯的「儒林共賞」墨,還有九錠集成一套(就像現代人玩的公仔也往往成套),猜測每錠所仿的器物都不一樣。這樣的套墨稱為「集錦墨」,明朝嘉靖年間從安徽省徽州的製墨(稱為徽墨)所興起,並在清朝大行其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套集錦墨極負盛名,是清嘉慶年間由徽州胡開文製作的御園圖(又叫銘園圖)墨,共64錠。每錠雕繪上北京故宮、北海、中南海、圓明園等處皇家宮室、園林中的建築。由於造型各自不同,有像古琴、鐘鼎、銅鏡等的,圖樣清晰、雕刻精巧、用料講究,給人美好的感受。

二、教化

集錦墨裡並不是每錠的造型都要不同。像另一位徽州製墨家汪近聖在乾隆年製的「御製耕織圖詩墨」,除了第一錠外,其他46錠大小相同。它是以康熙吟詠耕種和紡織過程的詩為主題,各有23錠,配以相對應的圖繪所製。像是耕種主題的「耕、插秧、二耘、收割、登場」;以及紡織主題的「蠶蛾、採桑、擇繭、絡絲、織」等,充分表露康熙殷切希望男耕女織務本的心態,也讓墨昇華成為教化工具,有意思吧!

▲汪近聖製御製耕織圖詩墨。(時報出版提供)
▲汪近聖製御製耕織圖詩墨。(時報出版提供)

既然墨可以做成任何形狀,上面的雕繪可以多采多姿,於是有心人想到,何不從送禮的角度思考,擴大墨的應用市場?

三、送禮

這一招非常成功!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重視禮節,而最好的表達方式,顯然是送上一份禮物。若能把墨做成切合時機的禮品,既不俗氣,又能擺放長久,只要價格合理,絕對有市場。

於是各式各樣禮品墨紛紛出現。其中廣受市場歡迎的,是祝賀生日快樂的「祝壽墨」。墨上題材有壽桃、南極仙翁、福祿壽喜等。變化之多,不輸現代生日蛋糕上的巧思奇想。另如送人婚禮的「百子」、「鳳九雛」墨,以及祝賀學子在科舉路上順利的手卷墨、應試墨等,都很暢銷。祝壽和婚禮墨上往往塗金敷彩、光鮮亮麗,人物圖繪文詞,也都拙樸可愛且寓意吉祥。然而因不是拿來書寫,所用的原料會差些。

▲汪節菴製福祿壽喜墨。長寬厚23x4.7x4.5 公分,重804 公克。(時報出版提供)
▲汪節菴製福祿壽喜墨。長寬厚23x4.7x4.5 公分,重804 公克。(時報出版提供)

不只是老百姓,官員也喜歡用墨來送禮,尤其是在徽州當官的。一方面因製墨的歸他管轄,用成本價就能拿到好墨;另方面可凸顯他的風雅清高。再來,可順便推銷當地土產,何樂而不為?送禮的對象,自然以官僚集團的成員為主,甚至像總督巡撫級的高官,還送墨給皇上(稱為貢墨),其用意就不言而喻了。皇帝也有大內製的御墨,供自用或賞賜臣下用。送給上級長官的墨有個特徵:墨面有對方的官銜。如「憩棠方伯研賞」墨,呈覆瓦型,是送給道光年間擔任安徽布政使(俗稱方伯,等同副省長)的程楙采(憩棠)的墨。

▲憩棠方伯研賞墨。覆瓦形,正面墨名,背面底飾祥雲及五蝠, 上寫「貢煙」, 下印「十萬杵」,側寫「徽州胡開文製」。長寬厚13.7x4.2x1.3 公分,重90 公克。(時報出版提供)
▲憩棠方伯研賞墨。覆瓦形,正面墨名,背面底飾祥雲及五蝠, 上寫「貢煙」, 下印「十萬杵」,側寫「徽州胡開文製」。長寬厚13.7x4.2x1.3 公分,重90 公克。(時報出版提供)

上級長官要巴結,同年級的也不能怠慢。尤其在路經他們地盤,得去禮貌拜會時,伴手禮絕對少不了!對於一些清廉自守的官員而言,重禮送不起,這份伴手禮往往是自己的詩文,再搭配自己訂製的墨。以文會友,筆墨結緣,惠而不費。這類墨不會有受禮者的名稱,而是寫上「某某贈」。同治年間蘇州出的狀元洪鈞(原籍徽州),就訂製有這樣的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