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專欄:金融創新的人才投資瓶頸

2016-04-21 06:40

? 人氣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這個乍聽之下很另類的想法,其實隱含了對人類文明史的務實理解。人類金融史並非連續、線性地發展。在不同時空背景之下的內在壓力與外在誘因,造成一連串「斷裂點」事件。這些事件的成因與後果,有些是金融擴張,有些是經濟蕭條,對人類社會亦有不同層次的「破壞式創新」影響。學習這些歷史事件,是在體會類似限制條件下,握有資源的人會選擇何種策略行動,以及這些選擇對決策者所處的現實有何種啟發意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人性演化慢過技術變遷。金融體系最大的不穩定因素,就是人性。揆諸金融發展史,幾乎所有合法的金融活動都曾經被認定為非法。人性的貪婪與恐懼,被金融原力的黑暗面扭曲放大,造成各種高槓桿投機泡沫。金融發展邏輯源自人性原欲,是超國界、超主權的動力,禁得了一時,禁不了一世。唯有直面這股動力,認真思考與體會人性本質,才能設計一套更符合市場需求且與時俱進的系統。

從宏觀的層次看,金融科技對傳統金融業最深刻的衝擊,其實是其人才管理的組織架構思維。傳統單一中心化的管理思維,很自然地會階級化與官僚化,久而久之,體系內在創新動力就逐漸衰退。多中心化的管理思維,是用「網絡協定」來維繫組織,而不是用主管權威。這樣的組織能吸引與培養的人才,與傳統體系中的人才非常不同,也很難為傳統體系所用。要創造這樣的組織,對傳統上類似政府出納機構、教育體系崇尚權威的亞洲金融業者而言,挑戰極為艱鉅。這也是為何現在關注亞洲金融科技新創的專業投資人對投資機會的取捨標準,不光是在市場規模或是監管環境,而是創業團隊中是否有足夠多的「海龜(歸)」與「土鱉」的相輔相成的化學反應,並試圖以其金融資本家的身分與資源網絡,提供團隊化學反應的催化劑。這樣的投資與組織管理思維,正是多中心化的互聯網思維。

展望全球金融創新的競爭態勢,亞洲因為其人口規模、發展階段與破碎化的市場結構,絕對是各方菁英大競逐的一級戰區,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多中心化互聯網思維驅動的新時代,是一個性喜因循的政府官僚難以承受的亂世。對有志創新的菁英而言,天下大亂,情勢大好。放眼亞洲諸經濟體,許多先行者都已充分認知這個趨勢並透過具體政策迅速執行,從而有機會突破人才投資的瓶頸,加速換代升級。時間不會靜止,歷史不會停歇。對後進者而言,必須要面對現實,果決地將前瞻思維與開放胸懷注入金融監管機構,勇於擁抱新創,方有可能迎頭趕上。 

*作者為金融市場觀察家、金融科技新創投資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一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