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緗家觀點:民進黨「身份政治」走到盡頭

2016-04-22 06:50

? 人氣

蔡英文當選台灣第一位女總統,台灣進入新時代(美聯社)

蔡英文當選台灣第一位女總統,台灣進入新時代(美聯社)

筆者認為:「批判民進黨遠比批判國民黨重要」。一個重要理由是﹕臺灣社會這20、30年的政治意識是由民進黨而非國民黨形塑起來的,是民進黨的「族群政治╱身份政治」主導了當今臺灣的政治意識走向,讓臺灣的政治文明進程在民主化之前即已拐入「族治」歧路。按「兩道門檻」理論,即是在跨過第一道「民主」的政治文明門檻後,前進的腳步就停了下來,陷在「族治」的泥淖裡,20多年至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民進黨「種族詮釋」三實例

民進黨的「族群╱身份政治」行為之多,不計其數,本文簡單分析其中最典型的三起重要事件,這三起都是「種族詮釋」。

一、種族詮釋「二二八」

二二八事件究竟是什麼性質?是「外省人欺負臺灣人」的族群衝突,還是國民黨政府的不當統治?今天,拿這個問題去問臺灣人,即便是綠營支持者,很多人也不認為「二二八」是「外省人欺負臺灣人」。馬英九所主張的「官逼民反」說,基本上是目前臺灣社會「檯面上」對「二二八」性質的「共識」,不分藍綠 ── 但也僅限「檯面上」而已。以主張「官逼民反」說最力的馬英九為例,每年的「二二八」紀念會上,他都要用閩南語發言,那不是在他潛意識裡仍相信「二二八」是族群衝突,且講閩南語的「本省人」是受害者,所以他要用「他們的語言」閩南語來安慰他們嗎?

20160228-二二八暨白色恐怖受難者的座談.【證言228】:紀錄片欣賞和受難者的座談(陳明仁攝)
20160228-二二八暨白色恐怖受難者的座談.【證言228】:紀錄片欣賞和受難者的座談(陳明仁攝)

因此,從過去到現在,「二二八是外省人欺負臺灣人的族群衝突」是臺灣人的普遍看法,而主張此觀點的最大政治勢力,就是民進黨,其前總統夫人吳淑珍曾說﹕「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族群衝突的源頭」,這是民進黨「種族詮釋二二八」的最清晰註解。

「種族詮釋二二八」只是第一步,接著而來的是將它升級成國家認同衝突,成為臺獨動力,其完整邏輯大致如此﹕國府在臺灣的不當統治(即「官逼」) = 外省人欺負臺灣人 → 外省人 = 中國人 → 臺灣人不是中國人 → 國民黨是外來政權 → 趕走外來政權 → 臺灣獨立建國。

二、「種族詮釋」「黨外」反專制﹕「臺灣人出頭天」

臺灣50年代即誕生了以雷震為首的反專制爭民主「自由中國」運動,亦即「黨外」民主運動。到八○年代,後來成立民進黨的一群人,已成為「黨外運動」的主力。

從一開始,參與「黨外運動」的,就既有「外省人」,也有「本省人」,並無族群之分,換言之,「黨外運動」最初是純粹的「價值政治」,毫無「身份政治」夾雜其中。

隨著「族群政治」在臺灣社會冒出頭,規模逐漸壯大的「黨外運動」也越來越帶上族群政治成分。終於,一句族群政治的口號喊了出來﹕「臺灣人出頭天」。這句口號是一個分水嶺 ── 在這之前,「黨外運動」儼然以「反專制、爭民主」為宗旨,是「價值政治」;這句口號一出現,而且立即風靡全臺灣,「黨外運動」的主力民進黨是這句口號的擁護者、使用者、推廣者、受益者,「黨外運動」的性質當然隨之丕變,變成針對「外省人╱外來政權╱中(華民)國」的族群動員和族群鬥爭,「黨外運動」從「價值政治」墮落成「身份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

舒緗家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