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中美貿易戰中的面子與裡子

2019-03-01 07:30

? 人氣

中美貿易戰朝向達成協議發展(資料照片,AP)

中美貿易戰朝向達成協議發展(資料照片,AP)

今天是3月1日,不過天未坍下來,各界最擔心的中美貿易戰升級擴大並未發生,因為美國總統川普展延調升關稅的期限,原因是中美談判取得實質進展。雖然外界永遠不確定川普下一刻是否又要翻臉變卦,但整體氣氛已明顯朝向簽訂協議、結束貿易戰發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去年12月初的20國集團峰會中,「川習會」達成協議,以90天的時間進行貿易談判,因此美國原本從1月1日起要對中國2000億美元輸美商品,從原本加徵10%提高到25%,甚至可能對其它2600億美元商品也加徵關稅,都將暫停;但如果談判無法達成協議,就從3月1日起開始提高加徵關稅─換句話說,貿易戰將升級擴大。

這3個月以來,中美談判與兩國關係是有高低起伏─初期伴隨著華為大公主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事件、談判無進展、川普放話說自己是「關稅人」等,之後美國發動盟邦全面封殺華為等,讓談判前景顯得暗淡。

不過到談判期限到期前的1月底之後,川普的發言與推文轉趨正面與樂觀,他說他對美陸達成「有史以來最大的協議」持樂觀態度,而且釋出準備與習近平見面的消息:他說「與中國的任何「最終協議」都將在他和習近平親自會晤後達成」。對華為的圍堵,在「五眼聯盟」的盟國立場有鬆動之後,川普發文談5G說「我要美國贏,是通過競爭,而不是封殺當前更先進的科技」;在白宮見中國副總理劉鶴時,更明確說「包括華為(指不封殺)」。

日前他更說,他很高興向外界報告,美國與中國的貿易談判,在重要的結構性議題、包括智慧財產權保護、技術轉移、農業、服務業、貨幣及許多議題上,取得實質進展,「基於這些非常有成效的會談,我將展延 3 月 1 日後對中國調升關稅的期限」。

雖然因談判持續,外界尚無法確定最後協議內容,但整體氣氛與發展來看,中美都有心達成協議、結束貿易戰。以中國而言,結束貿易戰的迫切與壓力當然大,因為經濟下行情況比預估嚴重,去年經濟成長率為6.6%,較2017年的6.8%又下滑,更是1990年以來最低的一年。官方對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目標值訂為6.5%,外界並不看好,民間預估數字大致在6.0%左右,低的預估值根本就跌破6%。

美國方面,雖然因經濟處於近10年最佳狀態,承受的經濟壓力少多了,但從農業到製造業其實都還是有影響,最嚴重、也最讓川普介意的是金融市場反應,去年12月美股受貿易戰、中國經濟下行等多重因素衝擊下挫,則是讓川普耿耿於懷,加上各界預測無一例外的是今年美國經濟將放緩,2020年要準備連任的川普,當然不能不把經濟與金融市場表現放心頭。由川普的態度來看,川普現在需要而且急著想要的是:在全球的鎂光燈閃爍中,與習近平會面並簽訂一份協議,然後回頭可向國內誇耀其勝利、達成過去多任總統作不到的事等等;至於協議是否真能讓中國「結構性改變」,未必是其真心在意的問題。

對未來中美的協議內容,目前能肯定的大概就是中國大幅增加對美採購、提高對智財權等保護、放寬外資准入等,這些其實是早在去年中國就已承諾的條件;傳聞中的「零逆差」時間表,不論是中方提出的2024年、或美方要求的2020年,即使有承諾要達成的機率亦極低。

而美方最介意的是「結構性問題」:如強迫技術轉移、國企補貼和國有銀行支持等,可以觀察的有2點,第一個是協議中是否有把這些牽涉到「結構性改革」的問題寫入,內容如何;第二點,也是最重要的是:如何達成?有監督機制嗎?如果兩者都有,對中國的壓力可能會較大。但無論如何,藉著此協議想改變中國的經濟、產業、公民營等結構是毫無可能,難怪美方學者會說「沒有執行機制」,所以「協議將具有欺騙性」。

不過,對台灣與其它國家而言,有協議、不打貿易戰就好,是否「具有欺騙性」就不是關注重點。但川普發起的貿易戰縱然貌似停止,也已永遠改變世界,從國際經貿秩序與規則到各國經貿關係、再到供應鏈佈局、風險控管等,都可能受到程度不等的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