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只保護貪心的地主」 城市階級戰爭延燒全球

2016-04-18 08:20

? 人氣

另一名參與示威的運動人士哈維(Will Harvey)亦撰文表示,這場抗議活動造成的破壞,與仕紳化過程摧毀居民生活、弭平某些倫敦最弱勢族群的家屋的殘酷程度相比,僅是小規模的傷害,「抗議的主要議題,在於社會不平等與社會淨化的現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仕紳化的結果:中產取代勞工

「仕紳化」由指稱社會上層人士的「仕紳」(gentry)一詞而來,這在英國尤指擁地的貴族階級。具有馬克思思想的英國社會學家葛拉絲(Ruth Glass),在1964年的著作《倫敦:改變的面向》(暫譯, London: Aspects of Change)中提出這個詞,用以描述中產階級逐漸在都市取代勞工階級居民的現象。

葛拉絲在書中描述的例子也位於倫敦,她寫道,「一個接著一個,許多勞工階級居住地區受到上層或下層中產階級入侵......一旦這個『仕紳化』的進程在一個地區開始,它迅速地延續,直到所有或大部分的勞工階級住戶都離開這裡,而整個地區的社會性質也改變了。」

概地來說,仕紳化指的是這樣的一個過程:一個靠近市中心但破舊、也許具有某種歷史氣質的地區,吸引了藝術家、波希米亞人與同性戀等族群,加入原先主要由低收入者組成的居民社群。這些早期移入者讓這個地區變得有趣、多元化起來,進而吸引了更富有的居民移入。

這些律師、銀行家與科技業者等新居民,帶來較高的收入水平,隨後吸引企業投資、政府關注、與其他社區開發計畫加入。原先作為低收入者住宅使用的土地逐漸改變為高級公寓、辦公室、零售商店、咖啡廳等其他多元的娛樂用途,房屋租金與價格也跟著增高,最後迫使原先的較貧窮居民搬離此區。

由於第二波移入的居民,屬於年輕、單身的白人專業人士的機率較高,而被迫搬離的原居民時常是有色的弱勢族群,仕紳化的地區可能產生社經階級與種族上的緊繃關係。這在美國的部分城市尤其明顯,像是紐約市與芝加哥等。

仕紳化受到的批評包括大型建案讓地區文化變得單調、歷史性的建築遭到威脅,但最尖銳的批判聚焦於貧窮居民被趕出家園這一點。與較中性的都市「再生」(regeneration)相比,「仕紳化」也蒙上了較負面的印象,具有一種社會分裂的暗示。

2006年德國柏林街景(Wikimedia Commons)
2006年德國柏林街景。(取自Wikimedia Commons)

捍衛居住正義 何者是可行之道?

仕紳化的主要戰場於是成為房市負擔能力之戰。部分城市透過控制租金、保障合宜住宅比例與建立土地信託等方式,在城市轉變的同時仍然保有居住正義。

租屋管制的相關規章包括限制或穩定租金、規範房東終止租約的條件、與設立獨立監管機構等。限制租金(rent control)指的是為租金設定上限,穩定租金(rent stabilisation)則是為租金上升的幅度設定上限。除了較知名的德國,加拿大、美國與英國等國家都有相關的租屋管制法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