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鷹遇到中國龍:《1927民國之死》選摘(3)

2017-04-10 05:50

? 人氣

在接見史迪威時,面對兩大洋凶險的戰局,馬歇爾沒有閑情逸緻回憶他們在天津度過的美好日子,而是直截了當地告訴他,他任職中國的使命是「協調、穩定、管理滇緬公路,結合不同派系,掌握指揮權,指派他們各類任務,不計代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史迪威向來我行我素、快人快語,並不是善於「協調」的人(綽號「酸醋喬」),這個任務對他有些勉為其難。而陸軍部給他的正式指令是:「強化美國給予中國政府用於作戰之援助的有效性,協助改善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這個任務本身就包含了若干內在的矛盾:「強化」與「協助」之間,有時指向南轅北轍的兩個目標,而蔣介石的派系利益、中國的國家利益與美國在華利益三者之間往往並不重合。

史迪威在第十五步兵團任職期間,正值蔣介石率軍北伐。史迪威只是步兵團的中校營長和參謀長,是一名對中國和美國都無足輕重的基層軍官;而蔣介石是一顆冉冉升起的軍事和政治明星,是袁世凱之後中國最有權勢的強人——辛亥革命推翻了紫禁城裡的皇帝,卻未能改變中國人心中的「皇帝意識」,這種「皇帝意識」呼喚「真命天子」。

在史迪威這個旁觀者眼中,蔣「作為國民黨所謂的委員長」,是一個「被吹噓爲將華盛頓、拿破崙和凱撒結爲一體的人」,他不喜歡蔣介石和國民政府。就連竭力爲蔣介石辯護、並批評史迪威在中國的做法不切實際的史學家方德萬(Hans J.van de Ven)也承認:「北伐沒有造就一個穩定的國家,而是留下了一大堆難題,諸如個人的敵對、軍事的分裂、地方的殘暴,以及國民黨既要應付又深陷其中的暴力文化。新的國民政府毫無公共威望,爲債務和膨脹的軍事所累,面對著強大的敵人,並爲與之來往的犯罪集團和白色恐怖中謀殺對手的迫害所玷汙。」

等到一九四一年史迪威再來中國時,表面上他是蔣介石的總參謀長,是中國戰區的第二號人物,但他手上除了幾十位參謀人員外並無一兵一卒。蔣介石不願讓史迪威指揮中國軍隊,但史迪威掌握了美國援助的武器和軍需品分配,蔣不得不對其曲意奉承。兩人之間錯綜複雜的上下級關係以及個性和文化背景的差異,使得兩人很快彼此憎惡。史迪威在日記中替蔣取了「Peanut」(笨蛋、沒用的小人物,直譯是「花生米」)的綽號,說蔣是第二個「葉名琛」,甚至將蔣介石的黃山行館稱為「Berchtesgaden」(希特勒山莊)。

史迪威與蔣介石的差異如同冰火般不相容。史迪威是典型的美國南方人,具有美國南方人率直的性格,他無法去討好一個自己不尊重的人,他因說話尖酸刻薄而有「酸醋喬」的綽號;蔣介石則是典型的中國南方人,具有中國南方人內斂的性格,他常用「口蜜腹劍」的方式迷惑敵人,史迪威給蔣取的另一個綽號是「響尾蛇」。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余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