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鷹遇到中國龍:《1927民國之死》選摘(3)

2017-04-10 05:50

? 人氣

史迪威曾向蔣介石提出過一個幫助中國訓練三十個師(後來擴展到九十個師)的現代化軍隊的宏大計劃。如果該計劃實現,中國足以打敗日本,戰後中國的命運可能截然不同——這支現代化的美式軍隊,一定可以戰勝蘇俄幫助武裝的共產黨軍隊,正如追隨史迪威在緬甸戰場上作戰的威廉·佩爾斯將軍(William R. Peers)所説:「我自己堅信,如果史迪威將軍裝備、組織並訓練中國地面部隊的計劃得以完成的話,那麽一九四四年日本步兵就無法摧毀華南的空軍基地……而抗戰後中國共產黨的地面部隊也不可能達成他們的目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蔣介石拒絕了這個計劃。因為,這支軍隊如果練成,將是美軍那樣的國防軍,而不是爲蔣介石看家護院的私人軍隊。蔣介石最擔心的就是失去對軍隊的絕對控制權,他寧願接受失敗的羞辱,也不願擁抱不被他個人所獨佔的勝利。

國共內戰的失敗就無法避免了。史迪威訓練的孫立人和廖耀湘的部隊,被稀釋到混亂而龐大的國軍系統中,被無能甚至心懷不軌的高級將領胡亂指揮,在東北戰場上先勝後敗,最終灰飛煙滅。遭到排擠的孫立人被調到台灣訓練青年軍,孫立人使用的正是史迪威的練兵方法。這支青年軍贏得了金門保衛戰的勝利,奠定了台灣的安定以及此後兩岸長期對峙的局面。在此意義上,守住台灣的功臣不是蔣介石,而是史迪威。

不過,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二日在睡夢中死於胃癌的史迪威,再也無法知曉這一切。關於史迪威在中國所扮演的角色,卡爾森上校評價説:「在歷史的長河中,從來沒有出現另一個像他那樣對中國忠心耿耿的朋友。」二十世紀對中國的各種外來影響中,如果說鮑羅廷是最大的惡意的那一極,那麽史迪威就是最大的善意的另一極。

史迪威在中國的努力,即便不能説是失敗,也算不上成功。戰後,美國成功地按照自己的標凖「改造」了曾經在戰場上與之殊死搏鬥的敵人——日本與德國,使它們成為亞洲和歐洲的穩定而富足的民主國家。但是,美國未能如願以償地「改造」戰時作為其盟友的中國。

武昌起義爆發之後,美國總統塔夫脫在國會發表演講,對中國「在近代化的影響下發生的震撼全國的內戰」表示關切,聲稱「將竭盡全力對中華帝國和它的人民實行傳統的同情友好政策」。雖然美國政府公開表示在南北之間抱持「嚴格的中立態度」,但實際上它更傾向於支持革命黨。

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二日,清廷宣佈退位,中國成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美國國會兩院發表聯合決議對此表示歡迎:「鑒於中國人民已經成功地表明主權來自人民」,同時又由於美國人民「本質上、傳統上對採取代議制政府的所有努力都表示同情」,因此美國「祝賀中國人民承受了自治的權力、義務和責任」,並希望共和政體「能夠保證中國人民的幸福和國家的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余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