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鷹遇到中國龍:《1927民國之死》選摘(3)

2017-04-10 05:50

? 人氣

1943年7月7日,史迪威代表羅斯福總統授勳蔣介石,但兩人最後翻臉,史迪威甚至要屬下計畫暗殺蔣。(騰訊歷史)
1943年7月7日,史迪威代表羅斯福總統授勳蔣介石,但兩人最後翻臉,史迪威甚至要屬下計畫暗殺蔣。(騰訊歷史)

史迪威在徐州郊外看到的大概就是這隻隊伍。這隻軍隊在一九二八年四月國民黨軍隊二次北伐的山東戰役中覆滅,由於他們軍紀敗壞、殘害百姓,少數潰兵被地方民團擊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兵荒馬亂的前線,史迪威和隨從連果腹食物都找不到,幸虧當地基督教青年會的唐先生願意向他們提供食宿。在唐先生那裡躲藏了六天之後,據說北軍已潰敗、南軍已入城,他們才冒險出去觀察形勢。史迪威首次見到南方士兵,「多數是不到十六歲的孩子,肩頭窄窄的小矮個子,體重很輕」,基層軍官是看上去像學生的年青人。南軍的官兵對西方人並沒有傳說中那麽敵視。

他們等到一列南下的火車。在火車上,史迪威被一名警官搜身,查出他身上攜帶有手槍。他被看管起來,很可能會被當作間諜槍決。當火車緩緩駛入南京郊區的浦口站、還未停定的瞬間,史迪威跳下火車拔腿狂奔,甚至沒有回頭看一眼背後的追兵。然後,他找到一艘渡船,進入上海,安全抵達鐵絲網背後的上海租界。租界方面派遣了一個舢板,將他送到停泊在海邊的美軍「匹茨堡號」巡洋艦上。在那裡,他提筆撰寫報告。

四十四嵗的史迪威像二十多嵗的小夥子一樣完成了這場冒險之旅。他向上級提交了關於中國戰局的第一份權威報告。美國公使對其「勇敢無畏的個人品質」表示「極為敬佩」,軍方則表彰他「極高的效率、軍事智慧、超群的決心和勇敢的舉止」。美國駐華部隊司令官卡斯特納將軍讚揚説:「跟戰友一道時表現勇氣往往可以被人看見,但任何人要完成像史迪威那樣的使命都需要一種更高的勇氣——要孤立無援地近距離接觸兩支互相敵對的中國軍隊的幾百名無知的、對外國人充滿敵意的中國人。」

史迪威回來一個月之後的七月,他的第五個兒子本傑明出生了。他特別疼愛這個兒子,也許因為他在這次漫長的旅途中,在若干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時,一直在思念這個尚在母腹中的孩子。

史迪威的報告讓美國駐軍和外交官松了一口氣。美國政府以較為溫和的方式跟新成立的國民政府商討南京事件的善後事宜。中美寧案協議是南京政府成立以後與外國達成的第一個重要協議,爲南京政府獲得國際之承認,邁出一大步。由此,美國政府強化了對國民政府內部溫和派的影響力,也提高國民政府的國際地位。同年十一月,美國政府正式承認南京政府,但沒有回應南京政府提出的將美國公使館從北京遷至南京並升級爲大使館的要求,可見美國對南京政府的前途尚持觀望態度。

一九二八年五月,史迪威晉升中校,成為整個駐華美軍中最受歡迎的軍官。他被視為權威的中國問題專家,並兼任第十五步兵團語言學校校長,每月在娛樂廳介紹中國局勢,他的演講極受歡迎。他還在第十五步兵團的《崗哨報》撰寫一個名為「中國局勢中的重要人物」的專欄。在一篇關於蔣介石的文章裡,他認為北伐「更像是一次示威,而不像一場戰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余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