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鷹遇到中國龍:《1927民國之死》選摘(3)

2017-04-10 05:50

? 人氣

然而,南京事件爲美國的這一努力蒙上了一層陰影。三月二十四日,北伐軍第六軍程潛部攻入南京,劫掠英、美、日領事館及外國人商店、住宅、教堂、學校、醫院,並有多名西方人士遇害,是爲南京事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駐華公使馬慕瑞(MacMurray)稱此事件爲「一九零零年義和團事件以來,中國對外關係上最令人不安的惟一事件」。列強擔心出現一場新的義和團排外運動,決定派兵到中國保護外交人員和僑民。當國民黨軍隊繼續北上時,美國派遣五千名海軍陸戰隊到天津,第十五步兵團的官兵因為被裝備更加精良的海軍陸戰隊搶去風頭而很是不爽。

美國公使館需要對中國內戰的雙方作出評估,決定派遣能幹的軍官到前線戰場去偵察。這是一項危險的任務,因為當時的中國人被煽動起強烈的排外情緒,作戰雙方都警告外國人不要出現在前線。承擔這項任務的唯一人選是史迪威:他瞭解中國並精通漢語,以前常常在中國各地作冒險的旅行,精神頑強,隨機應變,「如果穿上中國服裝,臉上撲上適量的黃色化妝粉,就很容易被誤認為是中國人。起碼,他從未被人識破」。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個不能或缺的素質——他願意去,儘管要暫時丟下四個孩子和即將爲他生下第五個孩子的妻子。

五月二十六日夜間,史迪威和一名中國助手老趙搭火車趕到徐州前線。雙方軍隊在這座具有戰略意義的城市展開激烈爭奪,市中心幾度易手。史迪威看到了山東軍閥張宗昌麾下的白俄僱傭兵,他們擁有兩百節車廂、二十輛機動車和三輛鐵甲車。這些士兵沒有國家,性情殘忍暴烈,史迪威寫道,這是「我看到的最兇惡的人」。

他對俄國人有一種天生的憎惡,正如他從來不喜歡裝腔作勢的英國人——儘管他父系的祖先是從英國移民美國的。他進而發現,表面上無比兇悍的白俄官兵,並不具備多大的戰鬥力,「如果這些烏合之眾上了戰場,即使再富於想像力,除了想像他們逃跑之外別無可能」。這樣的邏輯推理是成立的:南方國民黨軍隊的軍事顧問是蘇聯紅軍的將領,在慘烈的俄國內戰中,紅軍打敗了白軍,在中國戰場上也將是同樣結果。

蘇俄十月革命之後,流亡遠東的白軍人數多達十萬左右。張作霖最早招募了一批白俄官兵爲其所用,而成規模收編俄國白軍並用於中國內戰的是張宗昌。一九二二年秋,張宗昌收編白軍五百多人,由原沙俄步兵團長涅卡耶夫指揮。一九二四年,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張宗昌的白俄軍首次登上中國內戰的舞臺,白俄的砲兵部隊給直軍以猛烈打擊。一九二五年,張宗昌掌握山東軍政大權之後,在濟南成立「入籍軍」幫辦司令部,自任總司令,俄國人米洛夫任幫辦司令。白俄先遣軍第一梯隊由此成立,下轄步兵、砲兵、騎兵、裝甲列車隊等諸多兵種,兵力達兩千多人。直魯聯軍成立後,白俄僱傭軍更是擴張到三千多人,編為奉軍第六十五獨立師。其中,白俄鐵甲列車隊下設四列鐵甲列車,配備野戰砲、迫擊炮、重機槍等重型武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余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