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登山專文:林紓的幕後英雄——魏易

2019-12-20 05:40

? 人氣

世界文壇上著名的《老古玩店》(林譯為《孝女耐兒傳》)、《艾凡赫》(林譯為《撒克遜劫後英雄略》)、《大衛‧考伯菲爾》(林譯為《塊肉餘生述》)、《董貝父子》(林譯為《冰雪因緣》)、《九三年》(林譯為《雙雄義死錄》)、《堂詰訶德》(林譯為《魔俠傳》)、《湯姆叔叔的小屋》(林譯為《黑奴籲天錄》)以及《魯濱遜漂流記》、《茶花女》等都有林紓的中譯本,而且絕大部分都是最早的中譯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樣一位名滿天下的翻譯家,但是說出來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林紓本人竟不懂外文!一位不懂外文的翻譯家!他的翻譯方法是請一位懂得西文的人口譯,然後由自己「耳受口追」,用略帶桐城派風格的文言文筆述成篇。這種翻譯方法在中國古代佛典和明清之際的「格致之書」中已經出現,因此林紓式的對譯在世紀初並未遭到人們的反對。據目前所知與林紓合作的「口譯者」除王壽昌、魏易外,還有曾宗鞏、陳家麟、力樹萱、王慶通、王慶驥、毛文鐘、李世中、嚴璩、嚴潛、林騶、陳器、林凱、胡朝梁、廖秀昆、葉于沅、魏瀚、蔡璐、樂賢共二十人。其中參與小說翻譯的有十八人,而合作作品較多的有魏易、曾宗鞏、陳家麟、李世中等人。林紓晚年曾說過:「今已老,無他長,但隨吾友魏生易、曾生宗鞏、陳生杜蘅(家麟)、李生世中之後,聽其朗誦西文,譯為華語。畏廬則走筆之。」

王壽昌是林譯第一部小說《巴黎茶花女遺事》的「口譯者」,如果沒有他,林紓未必能走上翻譯之路,雖然他們只合作一部作品,但卻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其後與林紓合作最多的是陳家麟;而魏易與林紓合譯的歐美作品達五十餘種,數量僅次於陳家麟,但「林譯小說」中諸多優秀之作,皆出魏易的口譯,因此魏易在林紓的翻譯生涯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不言可喻的。

魏易(1880-1930)字沖叔(舂叔),其先祖為唐代魏徵之後,世居河南,於宋代隨同高宗南遷,曾獲賜御書「讀書人家」匾額。魏氏歷遷浙江餘姚、寧波,其後乃遷杭州。魏氏遷杭始祖蘆溪公在仁和縣經營米業,以勤儉起家,至今杭州武林門外尚有「米市巷」之稱。數傳至祖父魏笏時因經洪楊之亂,米業損失慘重,家道因此中落。父親魏灝,以功名獲四川重慶道道台,不幸於攜眷赴任途中遇風覆舟殞命。遺下三個年幼的孤兒,分別是伸吾十四歲,簡侯十二歲,沖叔十歲。而當時母親已逝,幸賴母親陪嫁的使女率領孤兒扶柩返杭。

20191213-魏易,蔡登山專文配圖。(作者提供)
「林譯小說」中諸多優秀之作,皆出魏易的口譯,魏易在林紓的翻譯生涯中,扮演其極重要的角色。(資料照,作者提供)

使女目睹三位孤兒孤苦無依,決定獨立承擔撫養之責。魏易初受舊式教育,由於出身書香門第,深受翰墨,中文造詣甚佳,十六、七歲時,聽到上海梵王渡學院(即聖約翰大學前身)不收學費,就決定去就讀。三年後,他從大學畢業回到杭州,得遇林紓。林紓曾讚揚魏易云:「摯友仁和舂叔,年少英博,淹通西文。」兩人在合作翻譯《黑奴籲天錄》長篇小說之前,就合譯過兩個短篇小說〈英女士意色兒離鸞小記〉和〈巴黎四義人錄〉,先後發表於一九〇一年十、十一月號的《普通學報》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