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紀念古寧頭大捷 還湯恩伯將軍榮耀、還老兵公道。

2016-10-23 06:20

? 人氣

14師42團李光前團長,登岸後即率領所屬趕赴戰場,新兵怯戰,李團長只得身先士卒,帶頭衝鋒,壯烈殉國。筆者當時為14師41團的一員新兵,剛從乘船登岸,即趕赴戰場,連軍服都沒有穿,怎麼樣瞄準放槍都不知道,古寧頭之戰勝利了,這是我親身經歷的真相。台北忠烈祠網頁李光前烈士影片,軍容亮麗,絕對不符史實真相。旁白只說新兵怯戰,並未說明是李光前團長抓來的新兵怯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胡璉將軍自述:10月20日在台灣,受命接替湯恩伯將軍防守金門島…10月25日黃昏,乘民裕輪抵達金門料羅灣,…泊停海中,時聞炮聲,卻不知岸上已發生戰事。翌日十時到達。湯總部總務處長來接,始悉匪已登陸,昨且激戰整日,….湯將軍親迎羅副長官,態度更為樂觀,認為戰事已近尾聲。湯並翹起拇指,對我大聲稱讚說:「佩服!佩服!年初尚屬殘兵敗將,不滿萬人之破軍,才數月便能強大而又猛勇,變成一支大軍,佩服!佩服!」我以感激心情,連聲稱謝。(摘錄自胡璉《泛述古寧頭之戰》)

此段文字確定胡璉在10月26日上午10點才抵達金門,參與「古寧頭戰爭」。兩位將軍見面時,湯恩伯說:「佩服!佩服!年初尚屬殘兵敗將,不滿萬人之破軍」是實情表達,「才數月便能強大而又猛勇,變成一支大軍,佩服!佩服!」則為場面話,無可厚非。否則的話,前面一段才出現湯司令官批評:「形同乞丐,怎麼可以臨陣作戰?」為何此處卻突然變成一支大軍了呢?

綜合簡述「古寧頭戰爭」,始於10月24日深夜,25日雙方激烈戰鬥,入夜後共軍幾乎全軍覆沒,勝負局面已定,26日清理戰場,27日上午9點戰爭結束,下午4點在草叢中雖然竄出共軍散兵多人,未戰即降。此「古寧頭戰爭」湯恩伯應居首功,胡璉在10月26日上午10點才參與戰爭,清理戰場,為何胡璉獨攬勝利成果?

曾教授記述為10月25日台灣光復節當天,胡璉於金門水頭登岸,指揮清理戰場,是為古寧頭大捷。此最關鍵的一日之差,歷史完全改觀,湯恩伯的作戰功勞被胡璉取而代之,獨攬勝利成果。際此古寧頭戰爭67週年紀念即將來臨,希望能夠還原歷史真相,還給湯恩伯將軍應該得到的榮耀。

至於那些被胡璉部隊強迫抓來的「新兵」,未經絲毫訓練,未穿軍服,形同乞丐,即被趕赴戰場,犧牲者成為「無名英雄」,倖存者變為無償「軍工」,修路、造林、築水庫,建設金門島,成就了胡璉的「一世英名」,這些無償「軍工」形同奴工,從何而來,為何而來,無人過問,許多人從此與父母一別即成永訣,多少幸福家庭遭受到破滅。金門島當地人享受建設成果之餘,稱胡璉為「恩主公」,可曾想到過那些「外勞」嗎?

後來「新兵」變成「老兵」,開闢橫貫公路、開墾海邊新生地,成為自食其力的「老芋仔」。最後…老兵逐漸凋零,終老他鄉! 他們被迫走進這樣的「歷史」,毫無保留的奉獻了一生的青春歲月。始作俑者早已離開塵世,一了百了。受益的「台灣人」善待他們了嗎?怎麼還會有偏激份子辱罵「老兵」為「中國難民」的言行,真是豈有此理!

*作者為退役軍人,1952年進陸軍官校,先後參與金門島兩場戰役,戰後就讀成功大學機械系及研究所,進中山科學研究院,赴美深造後返中科院,研發天弓飛彈獲莒光獎章、雲麾勳章。1992年舉家移民美國。2013年博客思出版《大變動時代的滄海一粟:劉錫輝回憶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