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紀念古寧頭大捷 還湯恩伯將軍榮耀、還老兵公道。

2016-10-23 06:20

? 人氣

金門古寧頭紀念拱門。(顏麟宇攝)

金門古寧頭紀念拱門。(顏麟宇攝)

那場古寧頭戰爭的年代已經久遠,早已遙遠的離開了世人的視野,甚至於遺忘。際此「古寧頭大捷」67週年紀念即將來臨,希望能夠揭開「門神」的面紗,還原歷史真相,還給湯恩伯將軍應該得到的榮耀。「湯冠胡戴」已經67年,應該是將歷史真相大白的時候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蔣介石急電駐守金門陣地之湯恩伯,告以: 「金門萬不能再失,必須就地督戰,負責盡職,不能請辭易將。」(取自維基百科)
蔣介石急電駐守金門陣地之湯恩伯,告以: 「金門萬不能再失,必須就地督戰,負責盡職,不能請辭易將。」(取自維基百科)

《旺報》2016年8月刊出曾建元副教授《兩岸史話~忠義護國的胡璉》,推崇胡璉將軍對國家的貢獻,全文隱惡揚善,乃屬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既然以兩岸史話呈現,其中有些不足之處,甚至於不符史實之處,則屬可討論之範圍。筆者曾經兩度在胡璉將軍麾下服務,參照胡璉將軍《泛述古寧頭之戰》為本,就個人所知,提出來討論。

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屬於蔣中正軍事上之嫡系(取自維基百科)
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屬於蔣中正軍事上之嫡系(取自維基百科)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句話是話中有話,意即「為王、為寇」本質上並無不同,唯「勝、敗」之差而已。古寧頭之戰胡璉變成了「金門王」,有「功」亦有「過」,必須說清楚講明白,才可稱作「史話」。尤其是最近「老兵」被罵為「中國難民」,這些「老兵」有很多是胡璉兵團非法抓來的。始作俑者早已離開塵世,是非功過,一了百了。但是,傳誦者不可不知道歷史真相,以訛傳訛。

筆者老家在廣東省興寧縣鄉下,抗日戰爭所受損害遠不及胡璉部隊帶來的災難。1949年 8月間,共產黨份子佔領縣政府,不流血政變,改換旗幟。9月初,胡璉部隊由江西省向廣東省轉移,胡璉稱之為「且練且戰蕩平叛亂」,實際上並無戰爭,只是扛著大旗招搖過市,像玩「貓捉老鼠」遊戲,你走我來,乘機到處抓兵,奪取糧食,擴充部隊。

有兩批穿著國軍服裝的人員,經過筆者的老家。第一批扛著「洪都支隊」旗號,在我老家門口魚塘,丟擲手榴彈炸魚,我的父親口頭表示不滿,竟當場慘遭槍殺。那年我的父親41歲,草草處理完先父遺體,第二批扛著「武夷支隊」旗號的兵又來了,這次我沒有躲避掉,被抓到了。

全部被抓的人在水口中學集結,終於聚集成「烏合之眾」了,像一批「難民」,身揹米袋條,腰中攜帶自用碗筷,由老兵押著,一路走走停停,往潮州、汕頭移動,這就是胡璉稱為「潮、汕編訓」的實際狀況。大概一個月後到了汕頭,關在暗無天日的碼頭倉庫中,然後上船出海,在海上飄忽,不知道會駛向何方,七天後,終於在金門島登陸了。

…當乘船到金門料羅灣駁運上岸時,適湯恩伯將軍巡視其地,正由我兵團參謀長楊維翰將軍陪同,湯對楊責備說:「現在戰鬥如此激烈,前方急需部隊增援,應該先令戰鬥兵下船,為什麼讓民伕搶先?」楊答復說:「這是14師的部隊,因為尚未領到軍衣,所以仍穿民服。」湯聽了大為詫異,覺得「形同乞丐,怎麼可以臨陣作戰?」(摘錄自胡璉《泛述古寧頭之戰》)

14師42團李光前團長,登岸後即率領所屬趕赴戰場,新兵怯戰,李團長只得身先士卒,帶頭衝鋒,壯烈殉國。筆者當時為14師41團的一員新兵,剛從乘船登岸,即趕赴戰場,連軍服都沒有穿,怎麼樣瞄準放槍都不知道,古寧頭之戰勝利了,這是我親身經歷的真相。台北忠烈祠網頁李光前烈士影片,軍容亮麗,絕對不符史實真相。旁白只說新兵怯戰,並未說明是李光前團長抓來的新兵怯戰。

胡璉將軍自述:10月20日在台灣,受命接替湯恩伯將軍防守金門島…10月25日黃昏,乘民裕輪抵達金門料羅灣,…泊停海中,時聞炮聲,卻不知岸上已發生戰事。翌日十時到達。湯總部總務處長來接,始悉匪已登陸,昨且激戰整日,….湯將軍親迎羅副長官,態度更為樂觀,認為戰事已近尾聲。湯並翹起拇指,對我大聲稱讚說:「佩服!佩服!年初尚屬殘兵敗將,不滿萬人之破軍,才數月便能強大而又猛勇,變成一支大軍,佩服!佩服!」我以感激心情,連聲稱謝。(摘錄自胡璉《泛述古寧頭之戰》)

此段文字確定胡璉在10月26日上午10點才抵達金門,參與「古寧頭戰爭」。兩位將軍見面時,湯恩伯說:「佩服!佩服!年初尚屬殘兵敗將,不滿萬人之破軍」是實情表達,「才數月便能強大而又猛勇,變成一支大軍,佩服!佩服!」則為場面話,無可厚非。否則的話,前面一段才出現湯司令官批評:「形同乞丐,怎麼可以臨陣作戰?」為何此處卻突然變成一支大軍了呢?

綜合簡述「古寧頭戰爭」,始於10月24日深夜,25日雙方激烈戰鬥,入夜後共軍幾乎全軍覆沒,勝負局面已定,26日清理戰場,27日上午9點戰爭結束,下午4點在草叢中雖然竄出共軍散兵多人,未戰即降。此「古寧頭戰爭」湯恩伯應居首功,胡璉在10月26日上午10點才參與戰爭,清理戰場,為何胡璉獨攬勝利成果?

曾教授記述為10月25日台灣光復節當天,胡璉於金門水頭登岸,指揮清理戰場,是為古寧頭大捷。此最關鍵的一日之差,歷史完全改觀,湯恩伯的作戰功勞被胡璉取而代之,獨攬勝利成果。際此古寧頭戰爭67週年紀念即將來臨,希望能夠還原歷史真相,還給湯恩伯將軍應該得到的榮耀。

至於那些被胡璉部隊強迫抓來的「新兵」,未經絲毫訓練,未穿軍服,形同乞丐,即被趕赴戰場,犧牲者成為「無名英雄」,倖存者變為無償「軍工」,修路、造林、築水庫,建設金門島,成就了胡璉的「一世英名」,這些無償「軍工」形同奴工,從何而來,為何而來,無人過問,許多人從此與父母一別即成永訣,多少幸福家庭遭受到破滅。金門島當地人享受建設成果之餘,稱胡璉為「恩主公」,可曾想到過那些「外勞」嗎?

後來「新兵」變成「老兵」,開闢橫貫公路、開墾海邊新生地,成為自食其力的「老芋仔」。最後…老兵逐漸凋零,終老他鄉! 他們被迫走進這樣的「歷史」,毫無保留的奉獻了一生的青春歲月。始作俑者早已離開塵世,一了百了。受益的「台灣人」善待他們了嗎?怎麼還會有偏激份子辱罵「老兵」為「中國難民」的言行,真是豈有此理!

*作者為退役軍人,1952年進陸軍官校,先後參與金門島兩場戰役,戰後就讀成功大學機械系及研究所,進中山科學研究院,赴美深造後返中科院,研發天弓飛彈獲莒光獎章、雲麾勳章。1992年舉家移民美國。2013年博客思出版《大變動時代的滄海一粟:劉錫輝回憶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