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構住居觀點 理想居所的再探索

2024-11-11 10:13

? 人氣

圖片來源:台北文創 記憶中心

圖片來源:台北文創 記憶中心

你心中的「住居」應該是什麼模樣?是傳統的三合院、巷弄中的小矮房,還是矗立在城市叢林中的高樓大廈?理想住居的定義應該不侷限於硬體之上,居住在其中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元素,11月9日起至12月3日在臺北文創記憶中心的《理想居所》,引領你換個視角,重新探索住居的意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臺北文創總經理劉麗惠說:「住宅是生活的容器,人永遠是空間的主角」,為《理想居所》下了一個完美註解;隨著生活型態越來越多元、創新科技應用的不斷突破,要怎麼衡量「理想居所」?也從過去的「位於黃金地段」、「生活機能便利」、「安全舒適大空間」等客觀硬體條件,轉向與生活更密切的感受上,無論是多代同堂的家庭感老公寓、空間靈活的三人親子宅、新婚夫妻的舒適小窩,甚或是都會女子的秘密基地及黃金單身漢的品味居所,只要住得舒服,就是「理想居所」。

圖片來源:台北文創 記憶中心
圖片來源:台北文創 記憶中心

重新梳理生活小事 台日攜手展現住居文化的樣貌

策展人陳韻竹指出,從這些「生活中的小事」重新梳理,可以讓大眾更有感於發掘、認識自身的文化,尤其是每個時代、每個人的「理想居所」,都是以「價值觀」為尺度衡量而成的選擇與期待,「這些尺度的衡量包含物理上空間遠近、心理上的關係親疏,想要離什麼樣的生活更近,因而建構了我們的理想居所」,「在家」是一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與其硬體上的大而美,軟體上的配套才是更重要的考量。

除了從台灣的社會價值反映出住居的變遷外,作品包括東京巨蛋、晴空塔等知名地標的日本知名建築師事務所日建設計也首度來台參與策展,日建設計國際專案開發副總監鄭崇仰點出,日本社會在新冠疫情之後,住宅陽台與周邊公園等戶外空間,更成為人們聚集交流的重要場域,居所與城市的界線越發模糊,未來房地展發展的趨勢將是「小住家、大公共空間」,融合住宅、工作、公共休憩和商業空間為一體的新型複合式住居,成為當前日本建築界的一股新趨勢。

日建設計設計師畑島楓也觀察到,過去僅限於在家庭中的緊密關係,也可以在公共空間中呈現,傳統「家庭主婦」的觀念也逐漸淡化,一起工作、戶外野餐等觀念也逐漸普及化,並成為普遍能被接受的的價值。

圖片來源:台北文創 記憶中心
圖片來源:台北文創 記憶中心

5大展區各有特色 不同面向呈現家的感覺

《理想居所》特地將5大展區排列成台灣傳統的巷弄,僅容兩人擦身而過的窄巷、從來未曾對齊的道路,具體而微地將熟悉的街廓與生活經驗相呼應;第一展區「家」探討居所的形成,看見不同住宅形式反映的文化內涵,並解析現代人不同的居住需求與案例。相鄰的展區「我的家」則聚焦人們是如何識別居所,並以 5 部影劇居所為案例,從人居文化、占星學、空間設計及影劇美術指導 4 大觀點,解析居住環境是如何反映居住者的價值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