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言系列專題(三):促請召開第三次全國藥品政策會議

2022-11-08 17:25

? 人氣

圖片來源:PEXELS

圖片來源:PEXELS

健保藥品政策亂象頻傳,甚至出現病患於一般管道買不到新藥,利用其他方法買到假藥,不但沒有治療功能,更讓病情惡化的新聞。陽明交通大學康照洲院長籲重啟第三次全國藥品政策會議後,本系列專題於日前也訪問多位專家關於目前藥品政策問題,及第三次藥政會議應納入討論之議題(詳情請見第一、二篇附連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癌症免疫細胞協會紀君霖理事長:

一、醫療照護政策應滾動式調整,回歸患者可負擔的醫療政策思維 

台灣的醫界相對保守,然而醫療持續創新,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政策上也必須即時調整與因應。許多罕病、癌症或其他疾病,往往是國外有很棒的藥,台灣卻進不來,或者是國外有很棒的藥但太貴,病人用不起,這是健保問題;而免疫細胞療法等正在發展中的創新醫療情況更加嚴重,不僅價格高昂離譜,更牽扯到各個實驗室的品質管控,造成可能療效與品質參差不齊,某些治療方式更對病人毫無幫助。

面對高昂治療費用,政府應主動承擔責任,重新反思藥物管理政策。以自身曾至日本進行免疫細胞療法的經驗為例,在日本四個月的療程,患者僅需部分負擔約20萬元,其他費用由政府預算支應,然而在台灣一個半月的療程,患者卻需要全額自費120萬至220萬。病友被迫面對如此高昂的財務負擔,政府應提出具體作為。

二、不確定性高的創新醫療,政府應強勢介入管制

以免疫細胞療法為例,免疫細胞療法是從患者個體中抽取正常免疫細胞進行培養,因為不可控的變因極多,例如細胞品質不佳、數量不足、外部環境感染等因素都可能讓成果失敗,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如此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的創新醫療,政府應強勢主導,例如推出相關政策或擴大試驗計畫,選取若干重點醫院並且結合民間資源配合進行大量的試驗,透過大數據驗證實際效果,確認是否值得發展,真正有效果的才輔導上市、納入健保,而非放任某些不道德的醫院與生技公司透過病人斂財、炒作股價。

台灣癌症基金會蔡麗娟副執行長: 

一、面對新醫療科技需求的成長,健保應以國家戰略性角度規劃資源與配置

隨著台灣人口結構急遽轉變以及新醫療科技快速突破創新,癌症新藥的需求將快速成長。然而事實上,癌症新藥可近性的表現卻是越來越差。根據健保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擬會的陳昭姿主任的長期紀錄,癌症新藥自申請健保給付,一直到最終通過健保審查,使病友使用到新藥的平均時間從二代健保啟動的2013年至2018年的平均日數為684天,逐漸惡化為730天。日前最新的數據出爐,2013年至2022年4月的數據已經惡化到787天,離800天已不遠。新藥通過的生效率,也從92%至100%左右逐年降低,2020年僅剩41%,2021年生效率更是掛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