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言系列專題(三):促請召開第三次全國藥品政策會議

2022-11-08 17:25

? 人氣

除了健保財源的編列與運用應公開透明外,藥政會議所達成之協議內容,也需要滾動式的監督機制。回顧過往兩次藥政會議中,皆有提及新藥新醫療科技的議題,然而政策的執行狀況、短中長期目標設立、以及哪些共識已不合時宜需要調整大眾都無從得知。建議應有監督機制檢視藥政會議中提出的眾多建設性作法執行狀況,並且應扣合政府施政計畫,做為督促政府的指標,使藥政會議中的所有議題皆可達到延續性跟連結性。前兩次藥政會議,病友團體未受邀參加,希望未來的藥政會議,能有病友團體的參與,讓病友的聲音及訴求有機會被聽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陳榮華理事長:

一、高齡化的社會更需要醫療,提升醫療支出佔GDP比例應有共識

從日本的經驗可以看出,老化的社會對於新醫療的需求是極高的,更何況台灣社會的老化速度遠高於日本。事實上,目前以節流為核心的健保政策,健保署近乎已做到極致,卻仍無法滿足社會對於新醫療科技的需求。從國際觀察,目前台灣社會整體的醫療支出佔GDP比例僅6.69%,相較OECD先進國家平均為9.7%。換言之,若再不調整國家資源分配結構,民眾就應認清台灣的醫療服務水準已經低於韓國等OECD國家。召開藥政會議,針對提升我國醫療支出佔比凝聚共識,其他如調整保費、部分負擔等各種改革政策在藥政會議中的討論才有意義。

二、以病友可近性重新思考健保審議設計思維

病友等待新藥的時間越來越長,這源於目前的健保制度在選舉、財政等因素下,以財政節流為主軸有關,導致近年新藥幾乎難以進入健保。健保期望藥廠共體時艱,藥廠也確實在努力爭取新藥的適應症健保給付,畢竟台灣99%醫療來自於健保;然而,藥廠同時也需面對健保給付適應症範圍較他國更嚴格,適用病患族群更侷限,以及藥品價格低於國際水準的壓力。

目前健保看似仍保有九成的施政滿意度,然而從病友及家屬的角度來看已非如此,健保的改革已是必須。例如,台灣健保採取的是先協商後給付的方式,健保署必須嚴謹評估效益、價格條件後再決定給付,往往需要等待一、兩年時間;而鄰近的日本健保採取的是先給付後協商,新藥先納入給付供病人使用,一、兩年後再依實際效果協商給付條件。不一樣的思維模式,可能更能保障病人權益。

三、政府應健全藥品政策,避免非法仿製藥流入

近年新藥難進入健保,導致病友走投無路為了活命並節省自費醫療支出,而私下購買來自孟加拉等國家的仿製藥。這些藥物並沒有取得台灣食藥署核發的藥品許可證,藥品品質安全相對沒有保障。以優良運銷規範GDP(Good Distribution Practice)為例,藥廠進行藥品運輸配送,每個運輸環節都必須嚴謹把關以滿足GDP規範,然這些仿製藥卻無從檢核,對病人的風險不容忽視。 

本系列三篇專題針對健保新藥可近性低落、創新醫療納保速度緩慢,與健保財源及其資源效率等問題,訪談了9位專家。各專家紛紛表示,政府應以國家戰略性角度去改革健保制度,不讓台灣醫療科技落後世界,且保障病人得到可負擔且良好的醫療;建立起監理機制,並滾動式檢討藥品政策,以確立健保制度的永續性;設立健保制度外財源,並調整過專利期藥物藥價,增加政府財源,減少健保資源浪費,讓全民健保更有能力照顧台灣國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