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選文》跟隨揚•蓋爾體驗哥本哈根:自行車只是開始

2017-02-26 06:40

? 人氣

而蓋爾事務所的另一位合夥人克裡斯汀•維拉森(Kristian Villadsen)發現,當他告訴中國朋友,自己沒有汽車時,地位似乎瞬間下降了。他擁有私家車的時間大概只有三個月,並且只用了四次。最後,他把車賣了。哥本哈根的汽車稅高達180%。不過,也有一位丹麥人表示,自己買了特斯拉,雖然很貴,但這是唯一不用交稅的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丹麥人來說,自行車不僅是方便的交通工具,更是一種自然的生活方式。在一項調查中,被詢問為何選擇自行車出行時,56%的人認為速度快,37%的人認為更方便,26%的人認為更健康,29%的人認為更便宜,12%的人認為自行車是開啟一天生活的好起點。

政治家的遠見

丹麥沒有汽車工業,城市地形大多平坦,而且面積不大,周邊多自然景觀。因北歐冬天長且陽光少,人們尤其喜愛陽光,只要有陽光,就想進行室外活動。而且,丹麥人民的公共參與意願極高,2015年丹麥大選的投票率高達85.9%(2012年美國大選的投票率為58%)。在丹麥自行車大使館(cycling embassy of Denmark)CEO克勞斯•邦達(Klaus Bondam)眼裡,以上這些為丹麥人愛騎自行車提供了最基本的條件。

丹麥自行車大使館,是一家向世界推廣丹麥自行車品牌的組織平臺。平臺上的會員組織包括丹麥自行車相關的企業、當地政府以及民間組織。克勞斯•邦達曾帶領不少美國城市的政府官員騎車游哥本哈根。

克勞斯•邦達為哥本哈根的自行車發展做了很多貢獻。他曾在哥本哈根市議會工作八年,2006-2009年期間,擔任負責技術和環境事務的市長。他還做過演員和劇院經理,演說技巧一流。

2005年,他開始參加競選,其政黨亦成為首個把自行車放到城市發展重要地位的主流政黨。其實,早在2002年,哥本哈根政府就發佈了《自行車政策2002-2012》。但隨後沒有太多實質行動。這種狀況直到克勞斯競選成功才得以改變,哥本哈根的自行車才真正進入投資建設日程。後來,克勞斯還擔任過丹麥文化部官員。正由於這些對自行車充滿熱情的活動家,自行車的相關政策才得以逐步變為現實。

 

1960年代反對汽車增長的哥本哈根市民,圖片來自Klaus Bondam。
1960年代反對汽車增長的哥本哈根市民,圖片來自Klaus Bondam。

揚•蓋爾認為,哥本哈根的自行車文化和這座城市的歷史密切相關。

哥本哈根是一座以工人為主的城市,政治立場一直中間偏左。二戰後,只有有錢人才開車,工人們大多騎自行車。當時的哥本哈根沒什麼錢,無法修建新的基礎設施,如寬敞的馬路和現代化的大樓。

克勞斯•邦達說,在經濟快速增長及汽車增多的1960年代,也有人建議,把湖填了建高速路,但遭到很多市民反對。最終,哥本哈根選擇了一種經濟適用的城市發展模式,鼓勵人們騎自行車,改善公共空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