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媽媽的廚房囊括我們的一生:《我的九個廚房選摘》(1)

2016-09-08 05:40

? 人氣

這樣的母女圖畫面一直清晰地留在我的腦海裡,一段美好幸福的時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菜圃中取薺菜做餛飩、蒲公英炒蛋,是件快樂的事。(作者手繪/印刻文學提供)
從菜圃中取薺菜做餛飩、蒲公英炒蛋,是件快樂的事。(作者手繪/印刻文學提供)

台北士東路住家的廚房

一九八○年代父母北遷,住進天母士東路的公寓,直到二○○○年。

住進時,房子本身已裝設瓦斯管線,大台北瓦斯公司通過地下氣管直接把瓦斯送到各家的瓦斯管線裡,由開關控制。廚房裡裝置有流理台、櫥櫃成套,瓦斯爐有不同大小火力的爐頭可同時使用。不久加裝上抽油煙機,又添購了微波爐,廚房越來越方便使用和清理了。

一九八八年,中國大陸已開放,大姨、母親與大舅把分別四十年、居住在故鄉福建莆田的八十八歲外婆接到台灣長住。三人輪流奉養,最終外婆以九十九歲高齡,無病痛安詳去世。

外婆在台灣十二年,是我見到母親最快樂的時段;待在外婆身邊,回到做小女孩的嬌態,兩人又說又笑、又摟又抱。

為了給外婆補身體,母親在廚房花的時間比過去多許多,燉雞湯、魚湯、熬紅棗銀耳羹、煮枸杞蓮子……。外婆說吃得太多太好不行,母親不理會,仍是每日為她進補,講:「一小碗不多,身體需要保養。」

外婆的牙不行了,媽媽帶她去換上假牙,方便正常飲食。媽媽對此事特別得意,說,連牙醫都讚嘆九十歲的老婆婆不但身體好,還有勇氣拔牙裝假牙。

廚房抽油煙機老舊功率不佳,母親一直叨念要汰舊換新,父親簡約說:「沒有必要,機器能用就好。」十幾年下來兩人意見始終無法統一,老抽油煙機也就在廚房裡繼續工作,聲音越來越響,抽油力越來越低,做飯炒菜油煙、菜味飄進客廳、臥室裡,越來越濃重。

外婆來台灣數年之後,父親曾參加旅行團到歐洲旅遊。他前腳出門,外婆就淡淡的提醒母親:「妳不是想找機會更換抽油煙機嗎?」有外婆的撐腰,母親眼睛一亮,立即開心的付諸行動。

兩星期後父親回家,見到新抽油煙機不說話,母親和外婆也當作無事一般。

台北嬤嬤的廚房。(作者手繪/印刻文學提供)
台北嬤嬤的廚房。(作者手繪/印刻文學提供)

台北興隆路家的廚房

二○○○年,父母遷居台北市文山區的興隆公園旁邊,和弟弟一家同住,彼此照應。

俗語「一個廚房容不下兩個女人」,母親與弟媳的飲食觀念南轅北轍,弟媳工作忙,廚房就由母親掌管了。

母親為父親及弟弟一家五口買菜、做飯、洗碗,十多年如一日。

她做飯並非一日三餐而是一日數餐:父親作息精準,到點一分鐘不能等,必得上桌吃飯,得單獨侍候。母親雖是受現代教育的職業婦女,卻一直恪守她做傳統妻子的本分,絕不懈怠敷衍。弟弟、弟媳工作回家時間不定,尤其弟弟當醫生特別認真,在醫院門診、寫論文、編輯兒童精神醫學雜誌、閱讀世界最新醫學研究刊物……,常常半夜才到得了家。母親堅持等門,為他張羅食物,數十年不變,以食物傳遞她對兒子事業的支持與心疼。三個孫子孫女上學、放學時間不同,母親務必讓每個人吃到熱飯熱菜,便得多做幾次餐,她從不以為苦,只要孫子孫女吃得好吃得香,她便歡喜快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