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演的思覺失調症是啥?台灣很多人得病嗎?醫師完整說明!所有人都該懂

2019-04-10 13:01

? 人氣

這些一般人聽起來荒謬怪誕的事情,在思覺失調的個案的認知中,其實是非常真實的。如果你一味去否定他的認知,其實對於個案不一定有幫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另外,以上的這些症狀,不一定會同時全部發生。另外思覺失調症不一定會一下子就進展到非常嚴重,有些醫療人員認為,思覺失調症可能會依序有以下的病程變化:

1. 前驅症狀期(prodromal phase):有些個案會先經歷一段前驅症狀期,在這過程中,個案可能會先出現個性轉變、與人交談變得困難、與他人和社會的關係變得退縮。

2. 疾病活躍期(active phase):這個階段會表現出明顯正性症狀,包含妄想、幻覺、幻聽… 等狀況,也可能變得非常激動、易怒。

3. 症狀殘留期(residual phase):會出現負性症狀為主的表現,例如情感上的表現變得異常平淡、自我封閉、冷漠。

這段文字,主要是希望讀者能夠多認識這些症狀,當自己或身邊的親友,有發現以上的症狀時,能夠早期就醫。以現在的醫療技術以及環境,許多個案都能夠得到很好的控制,甚至是不再復發。但最重要的,其實是要多關心自己,也多關心他人的心理狀況,也不要排斥尋找精神科醫師的協助,才能真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喔。目前醫師認為,早期治療與積極治療,有助於避免個案的腦部神經受到進一步的傷害。

但要能做到早期治療,以及積極治療,就必須要對這個疾病,以及精神醫療資源有更多的認識,才能有效做到了。

思覺失調症如何診斷?

思覺失調症是一種精神疾病,不是抽血、驗尿、拍 X 光可以診斷出來的。目前醫師通常會依照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 (DSM-5) ,或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國際疾病分類標準第十版」中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透過完整的檢查與評估,才能作出診斷。

原則是要出現特定的症狀一段時間,而不是偶發的單次症狀就下診斷。相對複雜的診斷標準,可以讓精神科醫師和臨床心理師不會貿然做出診斷,而是要先排除許多身體、藥物、物質濫用… 等因素,以及完成必要的理學檢查、行為觀察、會談以及測驗後,再排除其他有類似症狀的精神疾病,才能做出鑑別診斷。所以診斷一個精神疾病,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喔!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有類似的症狀,就貿然判斷自己或是家人是不是思覺失調症,就算是醫療人員也不能、不會貿然做出診斷。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對於在電視節目上,根本沒看過病人,卻隨意對病人的精神狀況作出判斷的名嘴們,感到嗤之以鼻的原因,因為這根本不專業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