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演的思覺失調症是啥?台灣很多人得病嗎?醫師完整說明!所有人都該懂

2019-04-10 13:01

? 人氣

思覺失調症的可能病因很多,但實際病因可能是多個因素共同造成的結果,包含生理、心理以及社會的多重原因,目前無法明確判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 環境:居住在都市、移民、晚冬早春出生的人(可能和神經發育過程感染流感有關)。

◆ 基因遺傳:家族中若有思覺失調症的病史,發生率會較高。

◆ 神經傳導物質的變化:目前研究認為這個疾病和多巴胺(Dopamine)、麩胺酸鹽(Glutamate)…等多個神經傳導物質有關。

◆ 物質濫用:甲基安非他命、大麻濫用、吸煙… 等物質濫用,目前被認為與這個疾病相關。

◆ 心理壓力:移民(特別是移民到對自己不友善的地方)、面臨工作或學業重大壓力、家庭及感情壓力。

(圖/Medpartner美的好朋友提供)
(圖/Medpartner美的好朋友提供)

以上這些病因,彼此很難分清楚,例如移民這個因素,就同時和環境以及心理壓力有關。有些醫師認為,可能是個案的神經系統本來就有一些問題,再加上物質濫用或者是環境壓力…等因素,最後才誘發了疾病發生。但這一切都只是「推論」的階段,還沒辦法被確定。

但對個案或一般民眾而言,硬要追根究底找出病因,其實沒有辦法,也沒有必要,說穿了,在上述的這些可能病因中,我們最能做到的,其實是盡力避免對自己與他人製造出不友善的環境,一起降低整個社會的壓力。

在公視節目《我們與惡的距離》劇中的角色,就是很典型的思覺失調症的案例,家族遺傳、面臨重大工作、家庭、感情的壓力,在劇中的演出也頗精準詮釋出思覺失調症個案的症狀,如果想進一步了解這個疾病的朋友,非常推薦看看這個節目。當然,我們要再次強調,劇中角色只是「剛好」是個典型的案例,但千萬不要隨便把「男性」、「家族遺傳」、「各種壓力」…等危險因子,當作標籤貼在任何人身上。你我都可能符合這些危險因子,但那並不代表我們就會成為病患。這個劇本是希望去除對疾病的錯誤標籤,但大家絕對別因為認知的誤差又把人貼上錯誤的標籤了,這點大家一定要搞懂喔。

思覺失調症的症狀有哪些?

思覺失調症是一種「症候群」,主要影響到個案的「思考」與「知覺」,個案可能經歷多個不同面向的症狀,這些症狀可分為幾個種類:

◆ 正性症狀:包含妄想、幻覺、幻聽、思想紊亂…等症狀,這也是個案最常被旁人察覺的症狀。

◆ 負性症狀:聯想障礙、自我封閉、情感冷漠、情感矛盾。

◆ 認知障礙:混亂思考難以專注、難以執行或決定、學習資訊或應用資訊的障礙、對自己的症狀缺乏病識感。
情緒與焦慮症狀

(圖/Medpartner美的好朋友提供)
(圖/Medpartner美的好朋友提供)

除此之外,思覺失調症個案也容易發生其他的睡眠障礙問題,例如失眠、生理節律異常…等問題。以上的這些症狀,光用名詞解釋,可能會有點難懂。我們舉些臨床上會遇到的個案實際狀況來說明,例如妄想,有個案會非常堅定地認為自己是關聖帝君的弟弟,並且自己有別人都不知道的神通。有些思覺混亂的個案,會認為別人可以聽到自己腦中的想法,甚至是腦袋裡的想法被廣播出去了,因此覺得非常不安。也曾有產生幻覺的個案,一直看到窗戶外有龍在飛。而幻聽的狀況下,個案可能會在腦海中聽到不停批評自己的聲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