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媒體亂象層出不窮》面臨外在政治力干預 作家梅克爾分享德國公共媒體怎麼做

2019-02-22 09:00

? 人氣

林育立則分享,相較於台灣記者到各部會參加記者會,由官員指定發問,在記者室跑新聞「還會有人請你喝綠豆湯」,記者與受訪者的關係相對和諧密切,「就很難拉開監督的距離。」德國則由媒體自發組成的「聯邦記者會」(Bundespressekonferenz)定期召開記者會,針對當下熱門議題,由記者主動邀請官員、政黨、工商團體、工會等團體代表到會說明,掌握設定議題和發問的主導權,媒體自然較能保持自主性與監督立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梅克爾:外國政治宣傳機構不應進入國內

作家梅克爾(左)分享德國公共媒體生態與假新聞議題。(歌德學院提供)
作家梅克爾(左)分享德國公共媒體生態與假新聞議題。(歌德學院提供)

談及在歐美和台灣都沸沸揚揚的假新聞議題,梅克爾表示德國的假新聞主要集中在難民/移民的相關新聞,透過散播移民的不實負面消息,煽動德國國內排外的仇恨情緒。為此,公廣集團特別設立了一個事實查核網站,只要民眾通報疑似假新聞的訊息,便會由公廣集團的專業團隊進行查證。

而近來俄羅斯國營的RT電視台提出在德國營運的申請,雖然政府還沒做出決定,但德國輿論對此爭執不下,德國記者協會則公然反對RT電視台進入德國,梅克爾同樣也持反對立場,她說:「當獨裁國家政治宣傳機構來到你的國家,試圖影響國內輿論,就不應該讓它在德國營運。」另外,梅克爾也鼓勵在場聽眾主動收看國際媒體的新聞,除了培養國際觀外,也開拓接收訊息的不同管道,是在社群媒體演算法「投你所好」的機制下,讓自己跨出同溫層泡泡的方式。

梅克爾也說,80年代出現私營電視台後,媒體生態也因此改變,公廣集團的節目安排同樣傾向商業化;數位時代改變大眾的閱聽習慣,德國國內近來也有是否要繼續徵收收視費的討論,許多聲音認為,在網路上就能輕而易舉地獲得新聞,不再需要仰賴公廣集團,但梅克爾對此持反對意見,她表示公廣集團的報導品質高、查證嚴,假新聞問題往往來自於網路,因此公廣集團在當代依然有存在的必要性。如何在品質和吸引力間取得平衡,在數位時代找到自我定位,則是德國公共媒體接下來要面對的課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鍾巧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