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亮觀點:抵制華為需要全盤經濟思考

2019-02-15 06:50

? 人氣

美國開始抵制華為後,各國反應不一,而台灣則是選擇跟進,作者認為,台灣面對「出口高度依賴中港、科技實力尚待提升」的有限國力,必須站在全局納入經濟思考,才能避禍求福。(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開始抵制華為後,各國反應不一,而台灣則是選擇跟進,作者認為,台灣面對「出口高度依賴中港、科技實力尚待提升」的有限國力,必須站在全局納入經濟思考,才能避禍求福。(資料照,美聯社)

面對2019年全球經濟趨緩的壓力,即使是美國最堅定的亞洲盟邦日本、韓國、新加坡,也都轉向「政治親美、避免對中攤牌」的左右逢源路線。台灣面對「出口高度依賴中港、科技實力尚待提升」的有限國力,恐怕也不宜高估自己,必須站在全局納入經濟思考,才能避禍求福。

美國最近加大對華為展開全球抵制,台灣已感受到不小壓力。去年12月15日,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就強硬表示,站在美國政府立場,「如果有國家使用華為設備,就別指望我們和你有所往來」,還以英國電信被迫放棄購入華為設備為例,表示「包括技術上的合作,若有資料必須透過擁有華為設備的國家來交流,美國就會退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向來以美國馬首是瞻的蔡政府,隨後立刻表態支持美國,表示自2019年1月1日起,八大關鍵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運輸、能源設施、資通科技、金融服務、政府施政、安全體系、醫療衛生、民生供水等相關產業,都將禁用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大陸產品,抵制範圍比日本還大。1月15日,工研院也公告內部無線網路不支援華為手機,資策會也同步禁止華為設備使用內部網路。

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J. Hammond-Chambers)(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圖)表態如果國家使用華為設備便沒有立場和美國來往。(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問題是,美國發起的全球抵制華為運動,除了長期具有情報合作關係的英語系「五眼聯盟」(美英加澳紐)之外,各國響應並不如預期,美國的科技恫嚇顯然影響有限。以歐洲為例,美國駐歐盟大使桑德蘭(Gordon Sondland)強力警告,任何西方國家如果在關鍵基礎設施項目中使用華為或其他中國設備,都將冒美國採取反制措施的風險,但直到2月中旬,只有英國、法國、挪威、荷蘭比較明確跟進抵制,即使法國政府已經表態力挺美國,但2月7日法國參議院還是否決了一項旨在加強電信設備檢查的立法提案。甚至美國鄰邦加拿大,也因為顧慮三名被中國政府扣押的公民,決定推遲抵制華為時程。

至於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儘管政府有意考慮制定更嚴格的安全要求,但早在1月10日,就遭到德國工業聯合會(BDI)反對,認為如果沒有證據支持,就沒有任何供應商應該被排除在5G行動網路之外。問題是,美國至今並未提出反對華為的有力技術證據。另如義大利,經濟發展部也在2月7日闢謠表示,「並沒有禁止華為或中興參與5G網路建設的意圖」。

相較於地理遙遠的歐洲,和中國距離更近、經貿關係更加緊密的亞洲各國,面對美國來勢洶洶的抵制華為要求,除了日本和台灣之外,顯然更不願一面倒,寧可保持左右逢源的包容立場。

以美國盟邦韓國為例,第三大電信營運商LG+就採用華為的4G電信設備,當初也因此失去美軍駐韓基地市場。另如韓國NH農協銀行,也在去年12月與KT電信,簽署高達1200億韓元的通信網合約,將採用華為設備建構全韓849個分行通信網。

另一個被視為親美的亞洲指標國家新加坡,儘管電信業分別與愛立信、諾基亞合作,但早從2016年起,新加坡ICT供應商StarHub就和華為展開5G合作,不但在2016年4月完成全球最快的1Gbps室內現場展示,也在2017年1月公布5G最快的35.15Gbps速度測試。另一家供應商M1,更早在2012年就和華為共同發展全國LTE商用網路,2018年也和華為、諾基亞同時合作測試5G小蜂窩基地站,通過25GHz毫米波段測試。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驚爆自己赴醫院檢查,有可能罹癌。(AP)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當選後選擇「政治親美、經濟親中」,也沒有限制華為的合作。(資料照,AP)

至於同屬美國盟邦、卻因為2016年杜特蒂當選總統、迅速轉向「政治親美、經濟親中」的菲律賓,對華為也大幅採取開放立場。早在2017年2月,菲律賓最大長途電話公司PLDT就宣布和華為進行5G研發,計劃在2020年推出5G無線網路。今年2月13日,菲律賓最大移動電信商Globe Telecom甚至還直接表示,「有關華為對國家安全構成潛在威脅的說法被誇大」,該公司仍將按原定與華為的合作計劃,在2019年第二季推出5G商業服務。

長期屬於美國盟邦的韓國、新加坡、菲律賓,對華為尚且保留全面開放或局部開放的包容態度,更不要說長期遊走於美中之間、試圖左右逢源的其他亞洲國家。例如美國極力爭取參加「印太聯盟」的印度,即使在政治上對中國頗有戒心,但印度長期堅持「不結盟」的獨立自主路線,不管是政治或經濟,並未盲目跟進美國。今年1月8日,印度電信部長馬諾傑辛哈(Manoj Sinha)就聲明「印度政府並沒有禁止採購華為電信設備的動機或提案」,還自詡表示「印度已經在電信授權方面,設置了比其他國家更嚴格的安全條件」,只要通過安全測試標準,印度對各國設備都採取開放態度。

另如美國為了圍堵中國、也在積極爭取的越南,即使越中兩國的南海矛盾始終難解,但早在2013年,華為就已是越南最大通訊供應商,前兩大電信商Viettel和VNPT都是使用華為設備,市占率將近八成,即使歷經2014年大規模排華暴動,越南政府也沒有改變立場。主因是華為產品性價比高,比第二競標商出價低了將近五成,越南市場很難找到競爭對手。

另如同屬美國盟邦、但同時與中國交好的泰國,儘管美國一再警告,但泰國政府並不理會,仍在2月9日與華為共同推出東南亞第一個5G測試台,並表示將在2020年12月推出5G網路。泰國數字經濟與社會部長披切還以靈活話術表示:「與華為合作,並不表示泰國不擔心安全問題,但測試屬於試驗階段,泰國可以做出觀察,這對外界確認或否認針對華為產品的安全指控有幫助」。

另一個亞洲大國印尼,目前已是亞洲第四大移動通信市場。早在2003年,印尼移動通信運營商EXCELCOM就與華為簽署設備供應合約,華為對印尼的影響力,也逐漸從經濟面擴大到教育合作。2016年印尼通信部與華為在雅加達成立創新中心,協助培訓印尼電商和指導移動網路運用。2018年3月,華為進一步與印尼12所高校簽署備忘錄,協助提供ICT培訓和站點實習。

顯而易見,亞洲各國早就和華為發展出千絲萬縷的合作關係,並非美國突然要求全面抵制就能夠立刻轉向。更重要的是,亞洲各國不但是華為設備或產品的買方,同時也有不少國家早已納入華為生產供應鏈,2018年華為半導體採購支出超過210億美元,僅次於三星和蘋果,成為全球第三大半導體買家。換句話說,亞洲國家一旦決定作為買方抵制華為,也必須考慮一旦中國反向抵制,作為華為供應鏈成員所遭遇的轉單風險。

全球機器人四大廠商之一的安川電機因拒絕使用華為而損失慘重(取自安川電機官網)
全球機器人四大廠商之一的安川電機因拒絕使用華為而損失慘重(取自安川電機官網)

以經濟實力最強的日本為例,作為華為買方的軟銀集團,立刻表態力挺政府,將把既有4G基地站的華為設備,全部改為北歐愛立信和諾基亞。電信龍頭NTT DoCoMo也表示,將不會採購華為或中興產品。問題是,日本也有華為供應鏈成員,一旦華為反向抵制,恐怕很難不遭到衝擊。安川電機被譽為全球機器人四大廠商之一,2017年營業額272億人民幣,高達23%訂單來自中國,其中最大買家就是華為。安川社長笠原弘就坦承,一旦華為取消訂單,安川將損失慘重,光是日本宣布抵制華為當天,安川股價就大跌4%。

須強調的是,日本出口到中國比重,大約占總出口兩成,不少日本供應商技術高超,例如古河電氣的硬碟、廣瀨電機的連接器、村田製作所的陶瓷電容器、三菱電機、NTT雷射零件,華為並不容易在其他國家找到替代產品。反觀台灣,出口高達四成依賴中港、高達37%出口屬於資訊電子產品,相對於日本具有一流科技實力足以抵制華為,台灣不管就出口依賴或科技實力,恐怕都不具有高調抵制華為的條件。

中國證監會於36天內就批准郭名銘旗下的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掛牌上市。(郭晉瑋攝)

畢竟,光是華為每年在台灣的採購金額,就高達700億台幣,前50大華為供應商,台灣就包括鴻海(富士康名列第一)、華通電腦、聯發科、矽品、台積電,排名在50大之外的供應商還包括大立光、欣興、晶技等等。隨著美中科技戰越演越烈,台灣政府一旦深陷其中,最後引發中國大陸政府的全力反制,到時候恐怕不只華為抵制台商,還可能連動到聯想、中興、小米等陸企減少對台採購,對台灣電子零組件產業,恐將造成空前衝擊。

事實上,隨著美中貿易戰日益惡化,目前已傳出中國大陸為了擴大內需市場,將要求企業提高國內採購比重,也可能為了阻止台商外移,要求原本對台採購的陸企轉向國內採購,或要求相關台商赴大陸生產。大陸對「進口轉內製」的執行力度,顯然將取決於兩岸關係的惡劣程度,對比其他亞洲國家,台灣抵制華為的積極程度,恐將成為大陸反向抵制的決策變數。

更何況,由於兩岸經貿關係緊密,台灣本來就是美中貿易戰、除了中國大陸之外的最大輸家。以2016年中國對美出口的前十名企業為例,竟有高達八家是台商,包括鴻富錦精密電子(鴻海)、達功電腦(廣達)、昌碩科技、名碩電腦(華碩)、仁寶、達豐電腦(廣達)等等。

面對2019年全球經濟趨緩的壓力,即使是美國最堅定的亞洲盟邦日本、韓國、新加坡,也都轉向「政治親美、避免對中攤牌」的左右逢源路線。台灣面對「出口高度依賴中港、科技實力尚待提升」的有限國力,恐怕也不宜高估自己,必須站在全局納入經濟思考,才能避禍求福。

*作者為立法委員,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