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專文:比利時被恐襲的必然性

2016-03-27 07:10

? 人氣

第四,追求歐洲大一統而開放邊界,使聖戰份子有機可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比利時跟法國等一樣,左派政客們也是熱衷歐洲共同體,要建立大歐洲,所以他們加入開放邊界的《申根協議》,導致伊斯蘭份子和武器彈藥很容易進入。《查理周刊》遭恐襲,隨後是巴黎大屠殺,他們那些自動化衝鋒槍等,都是通過檢查寬鬆(開放邊界政策造成)的邊境運進的。

現在歐洲「申根區」總共有4億居民及無數外國游客商人等,都可在簽約國內自由出入,這顯然給恐怖份子的串聯和軍火走私提供了便利。雖然歐洲很多國家都禁槍,但這種寬鬆邊界,增加了控制槍支交易的困難。

比利時政府自2006年就嚴控槍支,但正如強調人民擁有槍枝權的人所強調的,不管怎樣禁槍,犯罪份子總能弄到武器,禁槍只是禁了守法公民的自衛權。在比利時,據去年統計,社會上仍有33萬支「黑槍」,而申根協議導致的武器走私更加猖獗。當地人說,「只要花上500歐元,頂多不超過一千歐元,任何人都能在半小時內弄到一把武器」。而上述的那個穆斯林成堆的莫倫貝克區,就有臭名昭著的軍火黑市。

第五,比利時政府的無能。

巴黎大屠殺已顯露了法國左派政府的極端無能,事發後歐朗德總統發表電視講話,手都在顫抖,俗話說是被「嚇麻爪了」。法國接二連三地發生恐襲案,歐朗德的情報部門完全失靈。

比利時可跟法國比差。巴黎大屠殺的頭號逃犯就藏身在布魯塞爾的莫倫貝克區,但比利時的反恐機構用了長達125天才把他抓獲。而在逮捕罪犯後長達四天、近100小時後,居然什麼線索都審不出來,其警方的無能可見一斑。然後就發生這場布魯塞爾大屠殺。如果警方稍有點效率和能力,找到線索,這場屠殺就有可能避免。

比利時總理米歇爾(中)與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右)及法國總理瓦爾(左)在地鐵站外獻花(美聯社)
比利時總理米歇爾(中)與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右)及法國總理瓦爾(左)在地鐵站外獻花(美聯社)

在抓獲這個造成130多人喪生的巴黎慘案元凶後,莫倫貝克區的穆斯林們居然上街游行,不是歡呼警方抓到凶手,反而是抗議警方抓走他們心目中的「英雄」。一位比利時教師說,聽到布魯塞爾遭到恐怖襲擊,他課堂上的穆斯林學生歡呼起來。

面對莫倫貝克區的大量穆斯林出來游行示威,力挺恐怖份子,比利時政府和警方沒有採取任何實質性反擊行動,更沒有預感到將發生的恐怖襲擊,反恐情報系統可說是完全失敗。

比利時內政大臣Jan Jambon曾承認,比利時高度分權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莫倫貝克成為治安盲點。實際上整個布魯塞爾警方的效率和能力都存在問題。2014年五月,一名法籍恐怖份子在布魯塞爾的猶太人博物館裡開槍傷害了4人,當時警察就因行動遲緩,導致凶手成功逃脫。這名恐怖份子當時就藏匿在莫倫貝克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