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南專欄:「蔣介石」留下的炸彈,「台灣性」與「中國性」的衝突危機!

2019-01-26 07:10

? 人氣

蔣介石到底該如何處理,近幾年輒有爭議和衝突。圖為中正紀念堂蔣介石像被潑漆(取自FETN 蠻番島嶼社臉書粉絲專頁)

蔣介石到底該如何處理,近幾年輒有爭議和衝突。圖為中正紀念堂蔣介石像被潑漆(取自FETN 蠻番島嶼社臉書粉絲專頁)

族群撕裂是台灣一道深不可測的大溝壑,也是可能隨時被引爆的不定時炸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麗可愛的文化部長鄭麗君意外遭受突襲而無端承受了「資深藝人」的一巴掌,再度掀起族群對立的緊張局面。幸好鄭部長即時在臉書上宣示「個人受辱事小,民主不容傷害」並強烈呼籲,「臺灣社會當下必須理性、冷靜面對衝突,回歸公共議題的討論,不要再複製任何暴力行為。」整個正在升溫的局面才逐漸冷卻下來。

因為我不爽,所以我才打她?

本來打人的「資深藝人」鄭惠中(原名鄭心儀)在暴力突襲事後的第一時間還理直氣壯地大嗆:「我本來想賞她兩巴掌,想了好幾個月」、「難得她今天來我一定要做這個動作,我只賞她一巴掌,真的太便宜她」,「這種人,我打她只是算是剛好而已」等語,顯然的,他確實是如郝龍斌所謂的「忍了很久了」!

如果按照民間史家管仁健在《敢脫又敢殺人的「資深藝人」》一文在文首的說法就會是這樣個道理:

演藝圈裡又有高級外省人現出原形了。即使解嚴30多年了,但始終沒有轉型正義的台灣,讓演藝圈裡的高級外省人,永遠保持當年作威作福的心態。

在高級外省人眼中,除了當年的大內高手兼台語殺手宋楚瑜,其他那些「沒文化的台客」憑什麼當文化部長?老娘戒嚴時代可是政府認證,敢脫還敢殺人的義警歌星,如今賞你這個不識相的台客文化部長一巴掌算什麼?

管仁健亦諧亦理的文章向來都是我很激賞的,不過我今天不擬從「高級外省人的優越心態」去看待這件事,而只根據鄭惠中巧辯的所謂「去蔣化」來切入探討。所以我只好先拋開郝龍斌的「族群優越感」之言論反應,而單從「轉型正義」的高度上來論述。

「中國性」和「台灣性」相容或相斥?

據報載,鄭惠中在一場由北市議員應曉薇陪同下所召開記者會上宣稱:「去蔣不是台灣人民的共識。」這種說法真不真?從藍營立場看待,當然不可以「去蔣」,因為「去蔣」就是在刨他們的祖墳,「去蔣」一旦成功,他們就會失去「法統」依據,別說是族群優越感盡喪,連他們自以為傲的「炎黃世冑」的血統論述都可能會頓失所據,並因而很可能導致他們集體陷入迷霧中,也將激發出如何在這塊土地上如何「安身立命」的集體恐慌。於是重點來了:這「集體恐慌」所可能是釋放出來「亂源」又會對台灣社會製造出何等傷害?

所謂「中國性」和「台灣性」相容或相斥的問題,已經困擾台灣社會幾十年了。請先容我引用小英總統早在2010年5月的一場演說所闡述的菁要,她說:

在中華民國統治的期間,沒有錯,這種中國的文化、中國的語言,還有很多的中國的思考,在我們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曾經....到現在還有一定程度是一個「強勢的存在」。

可是我們現在也看到一個趨勢。就是說在台灣主體意識成長的過程中,還有再加上台灣民主的發展,我們發現這個中國性跟台灣性..或說是台灣主體意識,事實上已經發生了微妙的相對關係。

在以前,我們因為看到中華民國統治台灣的關係,中國性好像是主體,台灣性好像是客體。在今天台灣主體意識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隱然看到主客是要易位的情況。

那麼,在這主客易位的關鍵時刻,其實我們要去處理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如果這個深層的問題沒有解決的話,台灣會變成另外一種中國性跟台灣性的對抗。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昭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