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南專欄:「蔣介石」留下的炸彈,「台灣性」與「中國性」的衝突危機!

2019-01-26 07:10

? 人氣

或許我們還可以藉此參考吳介民教授的分析,他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出現「去蔣化」、「東廠」這種修辭,吳介民認為,和當年出現「去中國化」很類似,都是在抗拒民主化過程中,不斷自我複製強化恐懼,反而凸顯他們美化獨裁者的心態,打在鄭麗君臉上那一巴掌,召喚出反民主的牛鬼蛇神,像郝龍斌身為國民黨副主席,為這個暴戾行為辯護說,「因為刨根去中國化而錐心之痛、遍體鱗傷,民進黨去中國化的行為根本是數典忘祖」。

現在許多人厭惡郝龍斌這類言論,吳介民表示,郝使用「數典忘祖」這種陳腐的封建語言,缺乏現代性、也毫無美感,國民黨這類語言,跟中共宣傳的血緣國族主義如出一轍,他們真的是跟習近平同一國的,去蔣化、去中國化、反台獨,一系列「文攻」瞬間炸開了。

蔣介石在世時,是以右派法西斯包裝中華文化,來對抗對岸的左派革命論述。兩邊可謂半斤八兩。當前台灣民主化的主軸,正在去除法西斯專制體制。根本上不去觸碰中華文化的課題,縱使課網微調,也是中華文化多元文化的發展觀,並以台灣為主體去論述。

但國民黨權貴集團硬將對蔣介石的個人崇拜,和中華文化硬挷一塊,現又更加不淪不類又將此两者綁向紅色中國。殊不知去蔣化,正是去除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皇權思維,使其能適應新時代的挑戰。但藍營的支持者,卻硬在民主社會中,要眾人去尊崇專制皇帝像徵體系。因其政治思維的保守性,才會有早年疾風集團對台灣民主政團的暴力攻擊,到今日的暴力合理性言語。簡單說,不去除蔣介石的陰影,中華文化就不可能在民主社會中順利的成長傳承。死抱蔣介石,正如死抱毛澤東都是中華文化沉淪的表徵。

 

台灣人到底該拿「蔣介石」怎麼辦?

事實上,在台灣,任憑是誰,都完全不可能「去蔣化」。蔣氏父子在台灣統治數十年,為台灣所遺留的歷史記憶,正如日本人在台灣統治50年所遺留的歷史記憶一樣的鑿痕斑斑,不管是正面負面,又豈容任何人能隨意將之抹除?

既如是,這就涉及到一個大哉問了:台灣人到底該拿「蔣介石」怎麼辦?

這裡我們還必須要提出一個世代記憶的反差性問題:年輕人和上年紀的老者們對待「蔣介石」的態度又會是如何?

那麼我們是否會被問到一個啼笑皆非的題目:他們現在都好好的,你去動他幹甚麼?(柯P語)

從這裡來看,你也許就會發現何以韓粉或柯粉會有那麼多年輕人願意跟風?

而且,他們都贊同或支持「經濟100分,政治0分」的荒謬口號?

然後,你是否能告訴我:「轉型正義」到底重不重要呢?

是故,我個人認為,小英政府應該積極修正之前的迷失,絕不能怯戰,更不能繼續隱忍,如果為了選票而想討好「反改革者」,就定然會輸得更難看。「轉型正義」既是當時民進黨獲得執政的一個承諾,就像推行其他改革政策一樣,都應該據理說明。否則就又可能兩面不討好。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現任《六都春秋電子報》創辦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昭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