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謙觀點(1):這一次,國民黨恐怕真要掉下歷史的舞臺了

2016-01-26 07:00

? 人氣

國民黨在2016總統暨立委選舉當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潰敗(林俊耀攝)。

國民黨在2016總統暨立委選舉當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潰敗(林俊耀攝)。

選舉結束一個星期了,在台灣第二次丟失執政權的中國國民黨,似乎還沒有回過魂來。在飛返北京的班機上,看著台灣報紙逐一點名分析朱立倫引咎辭去黨主席職務後,國民黨內還有哪些人可堪收拾殘山剩水;這些人在競選黨主席的道路上,又會怎麼合縱連橫……此情此景,不禁讓我想起一年多前、國民黨在2014年底九合一選舉慘敗、六大直轄市僅存其一之後,我在回京飛機上讀報紙時的情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那些標題、那些報載的內容、對人物浮沉的分析,和一張張藍縮綠漲的版塊圖表,與上次回京時在機上的所見幾無二致。

唯一的差別,是引咎辭職下臺的黨主席,從馬英九換成了當初請纓出陣、參選黨主席的朱立倫。連兩個人在辭職講話中,「我讓大家失望了」、「記取慘痛教訓」、「繼續爭取民眾的認同」等措辭,都如此的接近。

然而,選舉的結果證明瞭,哪怕在13個月前,國民黨內外就已能預料到馬英九任期內這場「最終回」大戰落敗的風險。然而,仍然控有龐大行政資源、掌握約1.95萬億新台幣的中央政府年度總預算、且在立法院還有65席過半席次的舉黨上下,在過去的13個月裡,仍然束手無策,完全無法煞住頹勢。

若將鏡頭稍微搖遠一點來看,從2014年初的「反服貿學運」重創國民黨形象和政策路線自信;到2014年底的九合一選舉慘敗;台灣大都要邑悉落「敵手」後,國民黨的處境,像極了歷經三大戰役後的1949年初。此後,殘餘半壁江山裡的文武弁臣基本喪失戰鬥意志,困守朝台,坐待結局。與2000年下野、陳水扁已不到40%的微弱多數僥倖登位時不同,十六年後的此刻,全島性「綠大於藍」的選民基盤結構,經2014年底的九合一大選後被再次確認;國民黨首次同時失去行政、立法兩翼的主導權;地方派系力量動員效果再次失靈;45歲上下的中生代接班世代,在過去幾年的選舉和政局變幻中折損殆盡;島內更年輕一代的新血輪,則少有願意入黨,與國民黨為伍者。

在一片「不意外」的落敗嘆息中,卻只有為數不多的人意識到、或願意承認,民意的鐘擺恐怕是再也擺不回國民黨這一邊來了。雖然「泛藍」未必會消失,或者說在島內政經趨向偏向保守派陣營、經濟上願意走發展主義道路、在兩岸外交上採妥協務實主義的陣營和群眾主張不會消失,但是中國國民黨自己作為一個政黨組織、作為一個政治市場品牌的命運,卻可能由此走向結束、消亡的開始。

這是由幾重原因共同釀成的。首先,是歷史。

一代提醒一代,國民黨永遠洗不清「歷史的血債」

對於一個在歷史上留有欠債的老黨來說,國民黨如今面對的最大危機,就是那個歷史上沾過污水、犯過錯誤的國民黨,和每天新聞輿論、報章雜誌上看到的國民黨,不斷出現疊合和重影。這毋寧是一個從威權時代轉入選舉民主時代的老政黨的最大噩夢。從1987年解嚴以來一直到2008年左右的一段時間裡,由於國民黨主動順應時勢、完成不流血的「寧靜革命」,其黨人和同道仍持續在解嚴後的台灣輿論界與知識界,享有一段時期的優勢地位,故國民黨的歷史欠債,在台灣島內曾經隱而不顯或流為陳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