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臺灣恐怕解脫不掉 經濟失落十年新魔咒

2015-12-30 06:40

? 人氣

中國經濟放緩,台灣出口中國竟然衰退近2成,嚴重影響台灣經濟動能。(美聯社)

中國經濟放緩,台灣出口中國竟然衰退近2成,嚴重影響台灣經濟動能。(美聯社)

越來越多悲觀看待臺灣經濟的大未來;不但認為2016臺灣勢必更陷困頓,甚至於往後相當一段漫長時間的臺灣,也將會像日本一樣,是經濟更加陷困的好幾個「失落十年」的拙劣世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持續崩壞的2016年

面對乖違與弔詭的世界經濟前景,加上臺灣本身在「狹隘民族主義鎖國政策」的框縮,義和團式「絕對自我保護主義」激越民粹自宮自限的雙重磅襲擊之下,原本已不被看好的臺灣經濟態勢,在2016年,勢必會讓臺灣更加陷入困頓絕境,甚至加速崩壞。

難以解脫結構性問題困鎖的魔咒

中央研究院2015年12月24日公布最新預測,將2015年臺灣經濟成長率大幅下修至0.75%,比行政院主計總處預估的1.06%更低,也是最保守預估臺灣經濟「近似零成長」的國內智庫中機構,而且明白指出:「目前臺灣確實存在衰退極大危險」;主要是,2015年第3季、第4季成長率為負0.63%、負0.66%,加上2016年第1季也將呈現負數成長,完全符合經濟學「連續三個季負成長」即代表經濟衰退的典型標準。

不但2015年有經濟衰退隱憂,2016年臺灣經濟,也勢將好不到哪兒去,整體局勢仍將相當「嚴峻」,中研院預估2016年GDP也一樣是無法突破二字頭的1.74%,這也是今天所有公民預測機構當中所提出的最低推計數據;因此建議政府應保持高度關注,在必要時刻,適時採取刺激政策,才有可能避免臺灣經濟在2016年繼續邁向衰退。尤其是臺灣社會成長主力變數的,以民間企業廠商為主體的產業經濟部門,更加須要努力轉型升級,提高對外競爭力,才有可能解脫掉結構性問題困鎖的魔咒。

外貿疲態 使臺灣經濟景氣挫緩

最近政府公布,2015年11月出口「連十黑」,寫下了馬英九主政任內的四大最慘記錄:第一慘是締造了五年半以來單月出口最低記錄,第二慘是出口衰退幅度16.9%為六年來最大單一月份,第三慘是出口連十黑乃七年來最悽慘記錄,第四慘是衰退幅度超過兩位數字時間長達六個月;臺灣對外貿易疲態擴大,致使整個臺灣經濟景氣復甦更趨緩慢。

目前臺灣的各項主力出口貨品,幾乎都呈現大衰退走勢,包括電子產品、光學器材、礦產品與基本金屬及其製品、化學品等,衰退幅度都達到二位數;主要市場出口表現亦無起色,包括對中國大陸、東協、日本、美國與歐洲出口均同步衰退。尤其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出口年減幅度竟然大到19.6%的驚人水準,其中更以光學器材減少5.1億美元最多、資訊與通信產品減幅42.3%最大。今天,臺灣主要出口國已然是中國大陸居首位,而中國「新常態」經濟大放緩又產能過剩,不但低價傾銷,政策也鼓勵發展在地供應鏈,恐怕更會排擠對臺灣的需求依存,加上部分電子產品受國際產業競爭影響,當然更成為未來臺灣出口的莫大隱憂。

必須改採「積極向外看政策」

不過,工商企業領袖卻認為,不到2016年第三季之後,臺灣的出口頹退情勢,不會有所改善,在可預見的最短期間內,恐怕還是不太可能有所逆轉正的機會。

而受到國際農工原料價格續創新低、全球性進口需求疲弱兩大因素拖累,2015年全年臺灣出口表現,勢必難以擺脫二位數的大頹退噩運,因此政府財經部門也認為,出口要好轉,祇能期待2016年。

造成今天臺灣「出口連10黑,對外貿易大頹退」情勢越陷越深現象,該歸咎的最終極原因是,自從2000年之後,改為明確採行「經濟鎖國政策」以來,政府公共部門的財稅金融政策、產業經濟政策、對外投資貿易政策,以及關鍵核心的勞動政策,都一致放棄了從1960年代以至1990年代中期以前,所唯一採行的「積極向外看政策」(outward looking policy),一切以促進/提高對外競爭力及外需市場份額為唯一優先政策目標,而竟被遽轉180度改為「消極向內看政策」(inward looking policy)祇有看重自我內需市場的需要,以及弱勢族群的滿意開心無怨言,作為國政治理的唯一優先政策目標。

官方仍然樂觀成長展望

倒是行政院主計總處對於2016年臺灣經濟情勢有比較樂觀的展望:認為儘管國際機構下調2016年全球經濟預測,輸出與內需表現亦將不如8月之預期,但卻肯定認為2016年國際景氣將較今年略微回升,加上國內公共支出即將增加,因此預測2016年臺灣經濟成長率可達2.32%,(儘管已較8月預測向下修低了0.38個百分點),倍高於2015年之1.06%。

由於全球經濟成長可由2015年2.6%提高至2.9%,世界貿易量由3.2%上升為4.1%,加上國內產品庫存逐漸調整至正常水位,以台積電為首的半導體製造業者,可以續受惠於製程領先優勢,以及2015年基數較低影響,整體出口可望轉為增勢;惟中國大陸傾力提高供應鏈自主,國際產業競爭加劇,不確定性仍高,預測2016年美元計價海關商品出口增1.97%。進口受出口及內需引申需求帶動,增0.98%;併計商品與服務並剔除物價因素後,預測2016年輸出、入可以分別大幅翻轉為正成長4.74%及4.25%。

杯水車薪的公共經濟激勵措施

然則,對於影響臺灣經濟大未來關鍵因素的內需與產業經濟投資,行政院主計總處就不敢作出過度超乎經濟理性判斷的展望;基本上,認為2016年的內需成長與產業經濟固定投資,應該是相對保守的。

在內需成長方面,預測2016年的實質成長將祇有1.76%,主要是因為行政院短期消費提振措施在未起漣漪的情況下,已告嘎然結束,以及受到2015年景氣降溫遞延影響,民間消費動能相當有限,根本難以有效啟動。欲求在如此淺薄短小、份額有限的「內需」能量,螳臂擋車式地撐持經濟成長大纛,可真是難矣哉。

在政府公部門為改善臺灣投資營商環境條件的固定投資,即公共投資方面,行政院為了搶救經濟,已確定在2016年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設定名目金額為4,543億元 (年增率2.85%),這是2010年以來首次年增率轉為正成長的政府「攻勢型」政策措施;另外,全體公營事業名目資本投資,2016年亦擴大為1,992億元(增3.05%)。併計民間投資並剔除物價後,預計2016年全國整體固定投資成長也不過1.45%。這種政府公部門的公共投資規模,與1980年代以前,公共投資率至少維持在18%以上,預算總金額至少在8,000億元以上的雄心與氣魄相比,不但遜色,也根本是小巫見大巫之作;這其實也充分顯示決策當局的無膽無識,也無心無力。

臺灣會面對更陷困頓的失落數十年

在最關鍵的臺灣經濟成長主力的民間部門固定投資方面,今天能夠看得到的是,當今最核心主力的基柱產業,半導體產業及其相關業者,為了維持其製程在市場上的領先地位,並有效肆應正夯熱的物聯網(IOT)、智慧化應用(smart system services)等新興商機,其所必要進行的資本投資,應該在2016年還可望有所延續;專業工商服務產業大角色的民用航空業者,亦將在2016年持續擴充機隊規模;惟營建部門的投資,則深受「打房」政策的壓抑與制約,而顯然大大趨於保守,能夠像既往經驗一樣大力帶動臺灣經濟成長發展的力道,當然也將極為有限。

因此,政府官方對2016年民間產業經濟固定投資的整體預測,實質僅能從寬設定,可成長0.97%,此與過往數十年,民間部門固定投資總是長期維持兩位數以上成長的景況相比較,確實已完全喪失了既往格局與氣勢,充分顯現民間產業企業,在臺灣賡續加碼投資的普遍無力也無心。

重拾傳統臺灣人民勤勉拚搏創新精神

2016年民間部門固定投資的擠縮與頹退,基本上完全就是過去四五年間,義和團式激越民粹極力高升「仇富反商」「仇中反中」「仇資本反知識」「一切為弱勢」「一切為窮苦」的「民族鎖國意識型態政策措施」之終極反映與投射,使產業為之外移,社會資本為之外逃,人才為之外流,菁英為之外放,知識創新為之外用,則當然2016年及其以後,臺灣經濟社會勢必會是更陷困頓的失落十年(lost decade)甚至是失落三十年(lost decades),勢必要把1960年代以至1980年代創造經濟奇蹟所得,完全回吐殆盡乃止。

臺灣社會面對這樣子令人悲觀的困窘情勢展望,的確應該痛定思痛,徹底鬆手放開「小確幸」的執著迷思,重拾傳統臺灣人民勤勉拚搏,積極冒險奮進,擴大創新突破的精神與潛力,以免失落十年世代魔咒,真的就此固附性地纏身而至。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