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暖化的世界發財:《天翻地覆》選摘(2)

2016-01-12 04:40

? 人氣

麥克斯當然知道,自由貿易幾乎不可能幫助國家正在消失的島國人民,就如同他心知肚明,地球上遭受熱浪和乾旱打擊最嚴重的人,大多數無法透過信用卡加裝新的空調設備來解決他們的難題。這就是極端意識型態和否認氣候變遷一旦交集時,真正危險的地方。不單單是這些「酷傢伙」因為他們以宰制為基礎的世界觀,面臨了顛覆的威脅於是否認氣候科學,而是他們以宰制為基礎的世界觀,提供了智識工具讓他們抹煞掉一大片人類,事實上,也合理化他們從冰河融化中獲取利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辨識出這種「同理心大滅絕」的心態(文化論者描述為「階層心態」和「個人主義心態」)是非常迫切的事,因為氣候變遷會前所未有地考驗我們的道德品行。美國商會百般阻撓環境保護局管制碳排放,在請願書上主張,全球暖化的過程中,「人們可以透過各種行為、生理和科技上的改造來適應較溫暖的氣候。」

就是這些適應讓我最憂慮。除非我們的文化在主導價值方面經過某種根本的轉換,我們如何能真心誠意的認為,我們會「適應」因為越來越頻繁和強烈的自然災害導致人們流離失所,並且失去工作?我們將如何對待搭乘漏水的船隻抵達海岸的氣候難民?當清水和食物變得更為稀少時,我們會如何因應?

我們知道答案,因為這個過程已經在進行了。企業尋求自然資源會變得越來越貪婪和暴力。非洲的耕地會持續拿來供應食物和燃料給比較富裕的國家,開啟新一波的新殖民掠奪,掠奪這個地球上遭受過最嚴重掠奪的地方;如報導作家克里斯提安.帕倫蒂(Christian Parenti)在《混亂回歸線》(Tropic of Chaos)中舉證歷歷的。當熱浪和狂風暴雨毀滅了小農田和漁村時,那些土地會交給大型開發商,建造大港、豪華度假勝地和工業化農場。一旦自給自足的農村居民失去他們的土地,就會被催促搬進越來越擁擠的都市貧民窟─這樣他們才可以保護自己,他們會聽到這樣的勸說。乾旱和饑荒會持續用為藉口,推動基因改造種籽,迫使農夫深陷債務中。

在比較富裕的國家裡,我們會築起昂貴的海堤和防洪壩保護重要的城市,同時放任窮人和原住民居住的廣大沿岸地區,遭受暴風雨和海水上漲的蹂躪。我們很可能在全世界做同樣的事,布署科技方案來降低全球溫度,結果是住在熱帶地區比住在北方國家要承受的風險大多了(下文會探討)。不承認虧欠了那些因我們的作為(和不作為)被迫離土的移民,我們的政府反而築起更多的高科技屏障,採行更嚴苛的反移民法律。同時在「國家安全」的名義下,我們介入其他國家關於水、石油和耕地的衝突,或者自己去開啟這些衝突。簡單來說,我們的文化會去做已經在做的事,只不過更加殘暴和野蠻,因為我們建造的體系目的就是在此。

*本文選自時報出版《天翻地覆:資本主義vs.氣候危機》一書;本書作者娜歐蜜.克萊恩(Naomi Klein)被譽為當代最重要思想家及公共知識分子。除了是獲獎無數的記者,也身兼專欄作家、《紐約時報》簽約作家。《NO LOGO》是克萊恩一鳴驚人之作,全球銷售超過百萬冊,被《紐約時報》譽為「反抗運動聖經」,也讓她成為左翼陣營的明星、反全球化的代言人。《震撼主義》於2007年出版,對自由市場經濟提出深刻批判,本書則聚焦於氣候變遷與資本主義之關聯,榮獲加拿大The Hilary Weston Writers' Trust Non-Fiction Prize、《金融時報》年度好書等肯定,並廣為各重要國際媒體報導。

天翻地覆書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