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暖化的世界發財:《天翻地覆》選摘(2)

2016-01-12 04:40

? 人氣

全球暖化、水平面上升,但仍不少人拒絕承受此事實,更有人靠暖化發財。(呂紹煒攝)

全球暖化、水平面上升,但仍不少人拒絕承受此事實,更有人靠暖化發財。(呂紹煒攝)

近來關於「氣候認知」的許多調查,最有趣的發現之一是,拒絕接受氣候變遷的科學證據和社經地位的特權,明顯相關。壓倒性的比例,氣候變遷否認派不只是保守分子,同時是男性和白人,而且擁有高於平均的收入。跟其他成年人相比,他們比較容易表現出對於自己的見解高度自信,無論已經有多少證明是錯誤。關於這個主題有一份熱烈討論的研究出自社會學者亞倫.馬克萊特(Aaron McCright)和萊里.鄧拉普,標題是令人難忘的「酷傢伙」(Cool Dudes)。他們發現,這一群相信自己對全球暖化有充分了解的保守白人男性,比起接受調查的其他成人,幾乎是六倍的人數傾向於相信氣候變遷「絕對不會發生」。馬克萊特和鄧拉普針對這樣的差異提供了簡單的解釋:「保守白人男性不成比例的占據了我們經濟體系中的高位。」考慮到氣候變遷對於工業資本家為主的經濟體系會帶來多大挑戰,我們就沒什麼好驚訝,保守白人男性會被激起強烈捍衛體制的態度來否認氣候變遷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否認派相對占便宜的社會和經濟優勢,並不只是給了他們比較多的東西,萬一他們的異議觀點最後是錯誤的,而可能在社會和經濟的深層變革中失去的,也給了他們理由比較樂觀看待氣候變遷的風險。我想到這一點是因為我在哈特蘭研討會上,聆聽一位又一位演講者報告時,發現他們展現的心態只能描述為,對於氣候變遷的受害者全然欠缺同理心。賴瑞.貝爾(太空建築師)告訴聽眾,一點點熱度沒那麼糟:「我特意搬到休斯頓去了!」引發了許多笑聲。當時休斯頓正處於後來成為紀錄上德州乾旱最嚴重的一年。澳洲地質學者鮑柏.卡特提出的論調是:「從人類的觀點,事實上這個世界比較溫暖更好。」而派翠克.麥克斯說,擔心氣候變遷的人應該效法法國人─二○○三年熱浪肆虐歐洲,單單法國一地就造成將近一萬五千人喪生,法國人的對策是:「他們發現了沃爾瑪和空調。」

我聽著這些博得滿堂彩的機言巧語之際,非洲之角(非洲東北部)估計有一千三百萬人民在乾涸的大地上瀕臨餓死邊緣。這些否認派能如此麻木無情是因為他們堅定的相信,如果他們搞錯了氣候科學,幾度的暖化不是工業化國家中的富人需要過於擔心的事。「下雨了,我們找地方避雨;熱了,我們找地方遮蔭。」德州眾議員喬.巴頓(Joe Barton)在「能源與環境小組委員會」的聽證會上如此解釋。

至於其他人,好吧,他們應該停止尋求施捨,忙著去賺錢。不要在意世界銀行在二○一二年的報告中警告,對於貧窮國家,因應暴風雨、乾旱和洪水不斷增加的費用已經太高了,因此「威脅到國家永續發展會倒退好幾十年」。當我詢問派翠克.麥克斯,富裕國家是否有責任幫助貧窮國家,支付因為氣候暖化產生的昂貴花費時,他嗤之以鼻,沒有道理把資源送給那些「不管是什麼原因,他們的政治體系無法因應」的國家。他聲稱,真正的解決方案是更多的自由貿易。

麥克斯當然知道,自由貿易幾乎不可能幫助國家正在消失的島國人民,就如同他心知肚明,地球上遭受熱浪和乾旱打擊最嚴重的人,大多數無法透過信用卡加裝新的空調設備來解決他們的難題。這就是極端意識型態和否認氣候變遷一旦交集時,真正危險的地方。不單單是這些「酷傢伙」因為他們以宰制為基礎的世界觀,面臨了顛覆的威脅於是否認氣候科學,而是他們以宰制為基礎的世界觀,提供了智識工具讓他們抹煞掉一大片人類,事實上,也合理化他們從冰河融化中獲取利益。

辨識出這種「同理心大滅絕」的心態(文化論者描述為「階層心態」和「個人主義心態」)是非常迫切的事,因為氣候變遷會前所未有地考驗我們的道德品行。美國商會百般阻撓環境保護局管制碳排放,在請願書上主張,全球暖化的過程中,「人們可以透過各種行為、生理和科技上的改造來適應較溫暖的氣候。」

就是這些適應讓我最憂慮。除非我們的文化在主導價值方面經過某種根本的轉換,我們如何能真心誠意的認為,我們會「適應」因為越來越頻繁和強烈的自然災害導致人們流離失所,並且失去工作?我們將如何對待搭乘漏水的船隻抵達海岸的氣候難民?當清水和食物變得更為稀少時,我們會如何因應?

我們知道答案,因為這個過程已經在進行了。企業尋求自然資源會變得越來越貪婪和暴力。非洲的耕地會持續拿來供應食物和燃料給比較富裕的國家,開啟新一波的新殖民掠奪,掠奪這個地球上遭受過最嚴重掠奪的地方;如報導作家克里斯提安.帕倫蒂(Christian Parenti)在《混亂回歸線》(Tropic of Chaos)中舉證歷歷的。當熱浪和狂風暴雨毀滅了小農田和漁村時,那些土地會交給大型開發商,建造大港、豪華度假勝地和工業化農場。一旦自給自足的農村居民失去他們的土地,就會被催促搬進越來越擁擠的都市貧民窟─這樣他們才可以保護自己,他們會聽到這樣的勸說。乾旱和饑荒會持續用為藉口,推動基因改造種籽,迫使農夫深陷債務中。

在比較富裕的國家裡,我們會築起昂貴的海堤和防洪壩保護重要的城市,同時放任窮人和原住民居住的廣大沿岸地區,遭受暴風雨和海水上漲的蹂躪。我們很可能在全世界做同樣的事,布署科技方案來降低全球溫度,結果是住在熱帶地區比住在北方國家要承受的風險大多了(下文會探討)。不承認虧欠了那些因我們的作為(和不作為)被迫離土的移民,我們的政府反而築起更多的高科技屏障,採行更嚴苛的反移民法律。同時在「國家安全」的名義下,我們介入其他國家關於水、石油和耕地的衝突,或者自己去開啟這些衝突。簡單來說,我們的文化會去做已經在做的事,只不過更加殘暴和野蠻,因為我們建造的體系目的就是在此。

*本文選自時報出版《天翻地覆:資本主義vs.氣候危機》一書;本書作者娜歐蜜.克萊恩(Naomi Klein)被譽為當代最重要思想家及公共知識分子。除了是獲獎無數的記者,也身兼專欄作家、《紐約時報》簽約作家。《NO LOGO》是克萊恩一鳴驚人之作,全球銷售超過百萬冊,被《紐約時報》譽為「反抗運動聖經」,也讓她成為左翼陣營的明星、反全球化的代言人。《震撼主義》於2007年出版,對自由市場經濟提出深刻批判,本書則聚焦於氣候變遷與資本主義之關聯,榮獲加拿大The Hilary Weston Writers' Trust Non-Fiction Prize、《金融時報》年度好書等肯定,並廣為各重要國際媒體報導。

天翻地覆書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