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特寫:緬甸巨變 年輕企業家發現商機

2015-11-04 19:43

? 人氣

(BBC中文網)

(BBC中文網)

緬甸人期待通過本周日的大選改變他們的國家;而一群海內外的年輕企業家也希望從這一巨變帶來的經濟高速增長中獲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仰光市中心的Yaw Min Gyi地區,昔日的蕭條與落敗,已經被嘈雜的店鋪裝修聲和繁忙的交通所取代。始自2011年的政治改革,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緬甸本土企業家和外國投資者湧入。

這些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中,有些希望從仰光做起,最終將連鎖生意發展到緬甸各地,甚至走出緬甸,走向亞洲其他國家;也有些希望通過技術的創新,在緬甸打造一個本土版的矽谷。

「以前我知道世界上有三個國家與世隔絕:緬甸、北韓和古巴,但2011年緬甸突然宣佈改革,我認為機會來了,」在緬甸出身長大,16歲離開家鄉的威廉(William Min)對BBC中文網記者說。

創業大潮湧現

今年22歲的威廉2009年離開緬甸赴新加坡求學,畢業後在一家銀行工作。他於去年回到家鄉,投入緬甸的創業大潮中,因為他覺得亞洲未來的希望並不在環境早已成熟的國家。

「我想回到緬甸,成為這個國家劇烈變化中的一份子,」他在仰光的一家咖啡館對BBC中文網記者說。他不久前與幾個朋友合伙搞了一家初創型企業。或許很難想像,這家初創企業做的是網路支付業務。

這是一個令人瞠目的高增長行業。2011年以前,僅有1%不到的緬甸人可以上網,在亞洲各國隨處可見的智慧型手機在這裏並不多見。但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電信站在全國各地建起,在仰光,人們可以隨處見到iPhone手機的身影。緬甸政府說,到2016年,估計全國超過一半人口將可以通過手機上網。

這一變化也讓跨國企業感到振奮,並紛紛搶灘緬甸市場。國際大公司,比如谷歌就在今年2月開通了緬甸語版的Gmail服務;社交網站臉書(Facebook)也正加緊搶奪本土市場,鞏固行業老大的地位。許多海外天使投資人也已經悄悄盯上緬甸,為本土企業家助力。

實際操作困難

不過對威廉來說,自己的業務只能是細水長流。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由於資金和能力有限,很多想法也無法成型。「在緬甸,勞工成本雖然便宜,但要雇佣一個有技能的員工十分不容易。」這一現實反映了緬甸多年軍政獨裁對國家教育制度的摧殘。

(BBC中文網)
來自新加坡的華人林佳穎。(BBC中文網)

與威廉一樣,來自新加坡的華人林佳穎近年年初來緬甸經商後也遇到了不少實際的問題。在來仰光前,她曾就讀於倫敦大學學院(UCL)。「對我來說,在仰光經商最大的問題還是語言,」她在自己開設的咖啡館對BBC中文網記者說,外國企業家不懂緬語,而本地雇員鮮知英語。作為英國的前殖民地,這一狀況讓林佳穎感到驚訝。

基礎設施和制度的匱乏也是一大問題。對威廉來說,自己從事的電子商務在大部分的亞洲國家都早已不是新鮮行業,但即便在仰光這樣的頭號大城市,網路接入仍然是許多人的奢侈。「在其他方面,拿到銀行貸款不易,知識產權保障也不完善。」

他的觀察得到林佳穎的贊同。對她的咖啡館生意來說,一些在亞洲其他國家方便買到的必需品還要輾轉從別處獲得。比如她的咖啡館裡裝咖啡的紙杯,都需要從新加坡運送到仰光。

不過,對林佳穎這樣的外國企業家來說,最大的顧慮或許還是西方國家對緬甸仍有的制裁。「若西方國家解除對緬甸所有的制裁,外國人就可以更加放心地將資金帶入緬甸,而當地人也能從外國企業的經驗與專長中獲益,」她說,「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撰稿:倪偉峰 BBC中文網記者 發自緬甸仰光
責編:蕭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