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政大精神堡壘」與12月20日政大節

2018-12-16 07:00

? 人氣

yumeakahana:圖一:位於臺北市文山區國立政治大學校園內(往政治大學後門的山坡上),紀念「川西大邑包圍戰(川西戰役)」中犧牲的政大師生精神堡壘。(作者提供)
位於臺北市文山區國立政治大學校園內(往政治大學後門的山坡上),紀念「川西大邑包圍戰(川西戰役)」中犧牲的政大師生精神堡壘。(作者提供)
yumeakahana:圖二:陸軍軍官學校的第三任校長,也是在大陸時期的最後一任校長--張耀明將軍。(作者提供)
陸軍軍官學校的第三任校長,也是在大陸時期的最後一任校長--張耀明將軍。(作者提供)

民國56年(1967年)5月20日,在政治大學《川西戰役紀念特刊》上,張將軍寫過一段紀念文字:「筆者正任軍校校長,護衛總裁,協調內外,工作異常繁重,十二月五日,國立大學代表楊希震先生請謁總裁,先來訪晤筆者,托為先容,他說:政大有忠貞學生三百多人,由重慶步行來蓉,他們都是反攻抗俄最堅決份子,年來隨政府撤遷,由南京而杭州而廣州,由廣州而重慶,真是歷經千辛萬苦,而他們追隨政府,服從領袖,反共到底的決心絕無絲毫的動搖,現在這三百多人,又由重慶徒步到成都,暫時借住在川大,雖然生活非常困苦,然對政府的忠貞始終如一,他們曾舉行全體學生大會,在這三百多人之中,除了一部分同學數十人,已報名參加閻院長的戰鬥內閣,準備打游擊外,還有三百餘人,一致願意投筆從戎,參加軍校,準備擲頭顱,流鮮血,以武力與共軍決一死戰,以遂他們誓死報國的志願,這是他們最後的請求,也是報國唯一的機會,務請轉陳總裁,予以接納賜准!等語。我聽了這一段話,實在非常感動,因為凡屬軍人,捐驅殺敵,這是份內的事,而軍校員生,都是軍人,將來必然要和共軍拼命到底,那也是職責所在,義所當然,然而以一批文學校的大學生,既無守土之責,又無殺敵之能,而能毅然決然,獻身軍中,這種知其不可為而為的精神,也就難能可貴了!感佩之餘,立即代為轉報總裁,總裁聽了,也異常嘉許,立令筆者立刻辦理收編訓練事宜,因為時間迫促,不容延挨,就在八日正式編隊,於是這三百多名忠貞學生,就立刻投入了軍校的行列。」(註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附註:

(註一)「國立政治大學」是在民國35年(1946年)由「中央政治學校」與「中央幹部學校」合併而成。而學校成立的歷史簡述如下:

國民黨在完成北伐後,有鑑於人才需求迫切,因此決定設置短期訓練性質的「中央黨務學校」(簡稱「中央黨校」),創校宗旨是培養黨政的基層幹部。中央黨校於民國16年(1927年)5月20日在南京建鄴路紅紙廊成立(這裡在中共建政之後被中共接管,後被改為中共江蘇省委黨校與江蘇省行政學院);而5月20日也成為政治大學的校慶紀念日。當時中央黨校的師資多為自各大學所網羅的名師與國民黨大老,開設課程包括:谷正綱的《蘇俄憲法》、王世杰的《比較憲法》、羅家倫的《中國近百年史》、胡漢民的《三民主義》、戴季陶的《孫文學說》…等。

到民國18年(1929年),因為進入訓政時期,國民黨將「中央黨務學校」改組為「中央政治學校」(簡稱「中央政校」)。時任校務委員(後擔任副教務主任)的羅家倫先生就期許「中央政治學校」以「英國倫敦大學經濟政治學院(LSE-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與「法國巴黎政治學校(Paris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tudies)」為未來發展目標。

本篇文章共 3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3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