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衣櫃》書摘(3):雙面人生的代價

2015-10-15 05:00

? 人氣

1974年,我來到舊金山,在那裡工作兩年。這段時期,我交了個女友,是我的醫師的女兒。我會和她在週末約會,十分期待與她共度時光。她是個好伴侶。我還是會偶而出現在卡斯楚的同志酒吧,但因為舊金山的同志場所與這座城市的其他區域非常隔離,我曝光的風險極低,因為我知道不可能會與她巧遇。如果你過著雙面人生,你可以把每件事都合理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終,我的女友主動為我們的關係畫下句點。我不怪她。我沒有結婚的打算,她感覺到了。1986年,我已經升到位於克里夫蘭市的標準石油公司財務長的位置。我幾乎不再與同志朋友們見面。我的母親已經確定長期與我同居。

我年近四十,每個人都想幫我和他們的朋友或親戚湊對。當我參加晚宴時,朋友的另一半會說:「我認識一個非常好的人,我希望你能認識她。」我漸漸進入某個階段,成為有小孩的離婚女士眼中最有潛力的單身漢。我會保持禮貌,但不表任何興趣。如果我禮貌地忽略,眾親友的探詢通常會自己消失。

在母親與我同住的十四年裡,我幾乎完全將自己與任何形式的同志生活分割開來。我活在深深的孤獨感裡,但相信自己可以靠著久久一次的一夜情湊合過日。當我在1995年成為執行長後,我的神經質程度高漲。在國外旅行時,接待我的通常是各國政要,周遭圍繞著層層保安。1998年,英國石油併購美國國際石油公司(Amoco)之後,我的名字在美國越來越受注意,所以我身邊二十四小時都有個人保全。保全人員會待在我隔壁的房間,當我一開門,他們會立刻醒來。我的衣櫃在此時已完全釘死了。

我害怕性傾向被人發現,因為我相信一個公開同志身分的人,無法在一個懲罰同志的國家進行商務活動。在中東、安哥拉、奈及利亞等各個角落,這是千真萬確之事。我把待在櫃內視為務實的商務決策。

我非常會經營公開形象,但依我的後見之明,我知道有些同事懷疑我是同志。我很擅長迷惑別人,更擅長在迷惑別人的同時迷惑自己。

而事實與理想相差十萬八千里。我對於過著雙面人生日益厭倦。無論你在哪一行哪一個位置,只要你活在祕密裡,這種生活就會越來越耗損身心。

無論在公司裡的層級高低,員工如果被困在櫃內,就難以建立全面的視野。只有在回顧時,他們才能了解雙重生活加諸於自身的限制,以及對工作與生活造成的腐蝕。

前投資銀行家亞歷桑德(化名),還記得上司對粉紅腳踏車的玩笑。但他沒有對老同事生氣,相反的,他氣自己躲在櫃中這麼久。「如果我從一開始就對每個人開誠布公,我的生活真的會這麼困難嗎?」他問。「恐同者能有這麼大的力量,是因為我們給了他們力量。如果我們允許這些人把羞恥加諸於我們身上,我們就永遠是次等公民。」

恐懼讓他躲在櫃內。如今自由讓他活在櫃外。

「如果我對身為同志充滿驕傲,叫我去騎粉紅腳踏車還會是笑話嗎?這句話之所以好笑,只因為我盡全力躲在櫃裡。一旦出櫃,笑話就不再是笑話了。」

*本文選自時報出版的《玻璃衣櫃》一書。本書作者約翰.布朗( John Browne)為一名同志,他於1995年到2007年間擔任英國石油(BP)執行長,他帶領英國石油蛻變為全球最大企業之一。但2007年,在布朗六十歲這一年,他的同志身分公諸於世。他選擇離開自己一手建立的企業,但並未就此陷入低潮——這本充滿勇氣及開創性的著作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本書既是誠實且動人的回憶錄,也是嚴謹而犀利的社會評論。布朗坦率地回顧自己的雙面人生,也大膽揭露世界各地企業裡依然強烈的恐同文化,是如何導致員工不願顯露真實的自我。

玻璃衣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