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專欄:泡沫經濟與啤酒創投

2015-09-24 06:30

? 人氣

自釀啤酒的風潮,不會只是泡沫。

自釀啤酒的風潮,不會只是泡沫。

當全球最大的啤酒集團安海斯布希英博(Anheuser-Bursch InBev,ABI)宣佈要收購全球的第二大啤酒集團南非米勒(SABMillier,SAB)時,我想起今年五月時全球第四大啤酒集團嘉士伯宣佈完成收購中國大陸西部的老牌啤酒集團重慶啤酒時,一位上海私募基金界的同行曾向我說「全球啤酒行業的競賽已經game over了」的那段言之過早的評語。雖然ABI能否買得到SAB還有相當多的難關要克服,但從多種角度來觀察全球啤酒業的整併風潮,不論這樁收購是否成功,啤酒業的舊比賽或許已經game over,但新比賽才剛剛開始而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被某些投資人戲稱為「泡沫經濟」的啤酒釀造業,是全球酒類消費中最大的產業,也是人類文明史上數一數二有傳統的行業。早在人類學會如何種麥之後,啤酒就出現在古埃及與美索布達米亞古文明的歷史紀錄中。公元前1800年的漢摩拉比法典亦有與啤酒及酒吧相關的監管規定,顯示啤酒已經成為蘇美人社會生活的重要元素。飲酒作樂的基本需求,與釀造啤酒的基本化學反應,在過去5000年中基本沒有變化。釀造技術的工業化,分銷渠道的多元化,以品牌行銷的全球化,使得規模優勢成為決定一個啤酒集團是否能站上全球舞台的關鍵因素。

這種主流競賽標榜的是一種「製造業」思維,建立規模的主要武器是投資與併購,實質上是資本密集的集團作戰。在過去15年間,這種主流思維催生了四大啤酒集團:ABI、SAB、海尼根與嘉士伯。2014年全球啤酒銷量超過2000億公升,實現利潤330億美元,以銷量計算,四大控制約48%的市佔率,但卻控制超過80%的利潤。其中ABI(20%)加SAB(12%)佔去近三分之一的全球銷量,卻囊括63%的利潤(ABI佔44%,SAB佔19%)。若以全球前十大計算,2004年時前十大啤酒集團佔去51%的市場銷量,但在2014年時已經集中到66%,似乎出現了大者恆大的態勢。

在這一波全球收購兼併風潮中,ABI是最主要的推手。推手的舵手與作手,是坐鎮ABI董事會的三位身價合計超過480億美元的巴西億萬富豪:Jorge Paulo Lemann、Carlos Alberto Sicupia、Marcel Hermann Telles。這三位富豪是近年來股神巴菲特在Heinz 番茄醬、Kraft食品與Precision Castparts等巨型收購案的資金夥伴3G Capital的創辦人。3G富豪的併購生涯起自於1971 年創辦有「巴西高盛」之稱的投資銀行Banco Garantia,並在1994年將其賣給瑞士信貸。1989年,他們以5000萬美元買下了巴西本地的啤酒廠Brahma,隨後透過併購Antartica於2004年轉型為拉丁美洲最大的啤酒廠Ambev,然後聯合釀造Stella Atois與Beck啤酒的比利時啤酒廠Interbrew,創造了InBev,並於2008年斥資520億美元買下了美國的Anheuser-Bursch,創造了ABI。現任ABI執行長Carlos Brito,在Brahma啤酒時代就為3G富豪效力,如今成為僱用15萬人、年營收470億美元、淨利潤113億美元、事業橫跨25國、販賣包含Budweiser、Corona等200個品牌的啤酒帝國領導,也難怪許多ABI員工的職涯夢想,就是有朝一日成為Brito。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一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