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專欄:金融物聯網時代,律師也得寫程式?

2015-08-20 07:30

? 人氣

圖示
圖示

為何傳統銀行業者,尤其是在這一波區塊鏈與數位貨幣創新潮中非常安靜的台灣金融圈應該高度重視這個趨勢? 一旦技術進步讓各類資產的流通速度增加與交易費用大幅下降,交易的頻率必然上升。如果交易市場的結算交割 (clearing & settlement) 的速度跟不上,不僅有可能會被市場參與者邊緣化而無法分享參與結算的網絡效益,還有可能會在因此受損。這有前例可循。1968年紐約華爾街出現過一次因為中後台「文件塞車」(Paper Crunch),導致證券無法順利結算交割的金融危機。在1968年時,紐約證交所的日均成交量已達到1200萬股,較1960年上升四倍。由於當時全美國50州的證交法都有規定,每檔證券交易都需要重新換發紙本股票或受益憑證,讓當時仍然用鉛筆人工記帳的華爾街券商中後台無法負荷。紐約證交所曾經因此將收盤時間從下午三點半提早到下午兩點,甚至宣佈週三暫停交易,許多券商要求中後台人員三班制全天候備戰,仍然無法解決錯帳與延遲的問題,甚至造成一家老牌券商Goodbody & Co. (創辦人就是Dow Jones的那位Charles H. Dow)差點倒閉,後來由美林在紐約證交所5000萬美元的融資協助下收購的狀況。這場危機讓華爾街學到慘痛的教訓,不僅開始大手筆投資在IT設備以加強交易的處理能力,逐步演進到於2014年每天平均可以承載10億股成交量、於2008年金融海嘯時能一天能處理70億股成交量的計算能力,還催生了一個幾乎是絕對壟斷的企業CUSIP Bureau。這間後來被標普收購後改名為CUSIP Global Services的公司,是所有北美證券 (包括股票、債券與各種可交易的金融工具) 必備的CUSIP辨識碼的惟一供應商。任何人凡是要交易這些金融工具,都需要查詢CUSIP碼,也就必須要向CUSIP Global Services交錢。這種近似國稅局般的認證機構若是在金融物聯網的時代出現,其投資價值只有可能更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若金融物聯網真的實現,智能合約的撰寫與仲裁人恐怕都需要有程式設計的能力。這是否意味傳統律師的也將面臨一場existential crisis? 在另一齣莎翁名劇《亨利六世》之中,意圖號召群眾革命、自立為王的叛軍領袖Jack Cade曾意氣風發的說,一旦他建國成功,將會取消貨幣,所有人都能任意吃喝。反派角色屠夫Dick此時冷笑的說: 「吾等敕令第一號: 殺光所有律師」(“The first we do, let’s kill all the lawyers.”)。這句後來被誤用來挖苦律師的台詞,其實是在反諷那些盲目追求絕對權力的野心家,不要小看規則制定者的維穩力量。科技進步會加速改變人類社會,金融與法律也必須與時俱進,但這不代表機器人與程式會取而代之。人類與程式在某種程度上的互補與合作,或許更能促進世界在邁向資產數位化的道路上更不容易迷失。

*作者為金融市場觀察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一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