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專欄:區塊鏈金融資本主義與DIY自由市場

2018-11-16 05:50

? 人氣

幣鏈圈是嘗試在虛擬空間建立平行政治經濟秩序,形同正在建立當中的原型國( proto-state);各種幣鏈陣營是某種程度的原型黨( proto-party )。量度proto state政經實力的簡單指標:出口的商品服務、爭取群眾的意識型態、威懾敵對勢力的武裝。除了武裝力量之外,全球幣鏈圈已具備商品服務與意識型態,有機會同跨國金融利益集團爭取群眾。2017年的ICO狂潮亂象,以及主要霸權國針對虛擬資產的監管政策,讓幣鏈圈充分認識到,要持續爭取群眾不能只靠ICO發幣圈錢,一方面必須將許諾給參與dApps建設的各種用戶權益,以某種得到政府認可的法律結構包裝起來,成為一種可以被納入證券法規監管的金融商品或虛擬資產(模式一),一方面須將尚未充分互聯網化的實體資產透過區塊鏈技術變成某種有擔保的虛擬通證,並在接受政府監管的虛擬資產交易所內交易(模式二)。這兩種STO套路,各有其發展價值與潛在挑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一種模式,事實上等於一種群眾募資的變體。除了高風險、回報不確定、聽起來或許像科幻小說之外,許多ICO眾籌項目的共通點在於具有全球公共品的屬性(例如創造新的維基百科)。以打造多中心化新服務為資金用途,透過ICO機制所發行的「功能通證」(utility token),其實類似於「建設公債」-- 只是發行方不是政府,而是想建立互聯網新秩序的邊陲精英。將這類功能通證整改成證券型通證,承認項目方為了持續提供用戶激勵以獲取流量的各類「公開市場操作」,本質與上市公司回購股票、派發股息並無區別。把這些行為納入既有證券法規中管理,並認定相關虛擬資產的證券屬性,進而要求項目方善盡信息披露與接受問責,積極管理法律風險,儘量控管詐欺行為。這意味著必須建立針對區塊鏈融資特性的信用評級體系,以及針對創業家與技術人才的名譽管理制度。可以預見,若比特幣、以太坊等公有區塊鏈社群要持續維繫其融資功能,就必須適度承擔事前監督與事後追索的管理責任。這些在技術上並不困難,難的是邊陲精英們能否展現出高度的政治魄力與決心。

用區塊鏈技術為新維基百科Everipedia融資,就是在促進創造全球公共品的跨國合作。(作者提供)
用區塊鏈技術為新維基百科Everipedia融資,就是在促進創造全球公共品的跨國合作。(作者提供)

這個模式當中還隱含了另一股反抗權威的動機。曾幾何時,新創融資必須要到某些創新群落(如矽谷)或金融中心(如紐約)尋求資本奧援。這些掌握資金、 信息、人脈、話語權的精英薈萃之地,除非有強大外力威脅到其壟斷優勢,久而久之往往免不了出現一定程度的僵化與腐化。這一波席卷全球的區塊鏈狂潮,在某些邊陲精英激進派心中是一場技客(geek)大反攻:貨幣政策不再偉大了,金融專業不再高不可攀了,銷售渠道不能再被壟斷了,資本市場的審批官僚在技術、道德與審美觀上不再先進了,邊陲已經針對中心開展爭奪意識形態主控權、資源分配規範權、政治領導地位的持久運動戰了。以此觀之,幣鏈圈溫和派積極推動STO並向主流金融體系靠攏,恐怕只能用務實的修正主義來自我解嘲。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一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