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先前宣布擴大對美國投資,引發市場對台灣產業空洞化的擔憂,然而供應鏈中,材料及設備廠商卻可能迎來新一波成長機會。對此,冠遠科技創辦人張紹堯在網路節目《論政天下》指出,若台積電要經營英特爾的晶圓代工服務(Intel Foundry Services,IFS),美國必定要求雙CEO制度,但前提是英特爾要先分拆,然後要求介入台積電,出現雙總部。
針對美國要求台積電赴美設第二總部,張紹堯指出,對於美國人的想法來講,台積電赴美符合國家對於半導體產業重建的需求,又是台積電自願來,更增添其合理性。他認為,公司通常不會設置雙總部,因爲最後只會走向兩種結局,不是其中一個變成過渡總部,不然就是為了要拆分,分成不同的運營中心。他也表示,美國認為台灣有軍事上的危險,所以除了台灣的真正總部外,在美國需要設置過度總部備用。
張紹堯目前,目前台積電正逐步把重心移往美國,用雙總部來帶動趨勢,其中,他最擔心的是封裝廠,若只是研發中心過去,產業鏈並不會過去,但台積電把新的需求移到美國,相對應所有支撐的產業鏈都會跟著走,不只是台積電會赴美,後面所有的上下游產業鏈都會跟著移過去。然而,不只是雙總部,也可能還會出現「雙CEO」,通常是發生在董事會分歧時,不能夠一下子把CEO換掉,為建立過渡期而立,所以未來有可能一個是台灣的CEO、另一個是美方的CEO。
張紹堯續指,雙CEO第二個效應是「給對方壓力」,讓強勢的一方去壓弱勢,台積電的重點應放在「何時設雙CEO」,而台灣CEO與美國CEO之間,除了要看實力外,也要衡量後台資源多寡。雙CEO第三個效應是「定於一尊」,台灣的CEO變為是輔助,真正動機是拯救英特爾,而美國必然不能放過台積電。他解釋,定於一尊主要是台積電亞利桑那州的廠,美國想要先進技術,再把亞利桑那州廠變成美積電,然後美國可以主導,「誰是大股東、誰控制董事會,誰就做所有的決策。」
談到台積電邀輝達、超微等公司合資經營英特爾的IFS,張紹堯表示,接手英特爾一定是美方要台積電做的,只是邀請其他公司一起經營,到底是幌子,還是具有實質效應要再觀察,也有可能是台積電想要其他公司一起分攤。張紹堯解釋,台積電只能用技術入股,一定會有某種程度的公司結構重組,所有東西完全按照美國法律走、完全按照美國希望MAGA(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的大方向走,而川普最後是搖旗勝利者。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