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4日向國會發表首次聯席會議演說(joint address to Congress),在這場史上最長的總統國會演說中,川普總結了第二任前43天的施政表現,包括全球關稅計劃、「收回」巴拿馬運河,對墨西哥毒梟「開戰」、邀請格陵蘭加入美國、推動俄烏和平協議。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的專家們對其演說內容進行分析,預測川普政府未來的外交政策將對世界各國造成何種影響。
台灣:貿易夥伴還是晶片競爭對手?
在川普的演説中,他僅提到台灣一次,內容是關於台灣在美國的半導體製造業投資。川普聲稱這是由於他威脅對台灣進口到美國的產品徵收關稅,因此「世界上最強大的台灣半導體公司,他們擁有97%的市場,宣佈在美國投資165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5兆4165億),在地球上生產最強大的晶片,就在美國。」
但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政府會確保最先進的晶片將不會流入美國,以維護國家安全。鑑於川普曾以關稅或保護費威脅台灣,目前尚不清楚川普將如何回應台灣政府的說詞。
川普也批評了前任總統拜登(Joseph Biden)實施的《晶片法》(CHIPS and Science Act),該法投資280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9兆1957億)增強美國半導體產業的能力。川普批評:「《晶片法》是一個糟糕的東西,我們提供了數千億美元,但卻毫無意義。他們(台灣)拿了我們的錢卻不花。」
但大西洋理事會的技術專案與策略副總裁葛拉漢·布魯基(Graham Brookie)認為,拜登政府透過了兩黨支持的《晶片法》,加強了川普政府的工作成果。布魯基批評川普「在國會演講中貶低了其前任的政策,其實該政策加強了他自己的政策,但川普卻說《晶片法》是一件『非常非常糟糕的事情』」。
布魯基聲稱,川普有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繼續以受歡迎的議程為基礎,保持美國的技術優勢,但這需要跨黨派和跨行業合作。」
日韓:避免貿易戰
川普聲稱日本和南韓想要投資一個位於阿拉斯加的天然氣開採項目,投資總額達44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兆4446億)。
大西洋理事會全球能源中心(Atlantic Council Global Energy Center)的全球能源安全主任蘭登·達倫茨(Landon Derentz)表示:「儘管美國與日本和韓國的貿易逆差總計超過120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兆9399億),但這兩個國家仍然得到川普政府強硬關稅制度的青睞」、「這向其他盟友和夥伴證明了,透過在美國投資、降低貿易逆差和加強對抗中國的聯盟,可以減輕美國的經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