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法律正向迎擊 逼出連身打造的Uber專法:《橫衝直撞》選摘(3)

2018-10-25 05:10

? 人氣

就在此時,他接到了卡蘭尼克的電話。圖斯克的謀劃,後來成了Uber 進入每個新城市的作戰計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卡蘭尼克在2011 年首次與圖斯克聯繫時,Uber 付不出費用,所以卡蘭尼克以Uber 的股票來支付。那一點點Uber 的股份,五年之後價值超過1 億美元。

到了2015 年初,Uber 面臨的不只是觀感的問題。雖然公司規模龐大,但仍比較像是個雜亂無章的新創公司,而非成熟老練的企業。然而,Uber 的魅力驟減,因為爭強好勝與憑直覺行事的作風,簡直就是魯莽、不負責任。

Uber醜聞纏身,執行長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才宣布暫時休假,董事又因失言請辭。(美聯社)
「Uber 的魅力驟減,因為爭強好勝與憑直覺行事的作風,簡直就是魯莽、不負責任。」(資料照,美聯社)

換句話說,雖然載客車輛從豪華轎車,變成普通的自小客車,但Uber 公司本身急需大幅度的升級;需要有經營全球企業經驗的頂尖人才,也需要調整營運模式,更符合它所蛻變成的商業巨擘,而非昔日矽谷小家碧玉的新創公司。

Uber 特別明顯的缺點,就是對安全的態度,具體來說便是,保護使用者交付給它的資訊及保護坐在車裡的人。對於這一點,Uber 做得並不好。為了讓服務能順利運作,Uber 搜集每位駕駛的牌照與保險資料,以及每名乘客的信用卡號與手機號碼。讓Uber的神奇服務:按個鍵車子就出現,還不需現金交易,得以運作的那些資料,肩負著重大的責任:Uber 掌控,數百萬使用者的數位身分資料。

不斷挑釁法律,逼出量身打造的法條

Uber 自我教育,在保安與安全的考量上,要表現得像一家大公司;同時,Uber 也在法規部分更加努力,比許多有規模的公司投入更多心力。三十幾歲時是爵士歌手兼裁縫師的莎莉.凱伊(Sally Kay),擁有公共政策的學位,過去在加州政界工作。她在2014 年春天加入Uber,那時Uber 正在追蹤,美國超過330 件州政府與地方政府的議案,努力確認Uber 沒有遭勒令停業。

州議會是詭異不可思議的地方,通常只有部分時間開會;而對Uber 來說,2015 年剛好是重大的一年,因為大部分的州都處於會期。凱伊觀察,Uber 遭到攻擊的幾個管轄區域,發現一些問題。舉例來說,西雅圖有條法令規定,「運輸網路公司」(transportation network company,簡稱:TNC)一次只能有100 輛車營運。

凱伊致力於在科羅拉多州的立法,後來她讓原本限制重重、勒令Uber 在丹佛停業的科羅拉多州,成為全美最早通過法案,來稍微監管並合法化共乘服務的州。

*作者為《財星》雜誌資深主編,專門報導矽谷與華爾街;《財星》年度科技論壇「財星腦力激盪科技會議」(Fortune Brainstorm Tech)的共同主席。2008年於《財星》(Fortune)發表文章<賈伯斯背後的天才>(The Genius Behind Steve),正確預測蘋果未來的執行長,是當時的營運長庫克(Tim Cook),因此廣受注意與重視,也開啟了這本書的寫作動機。本系列結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