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保真觀點:歐洲農民吵鬧什麼?-台灣怎麼借鏡

2024-04-18 07:10

? 人氣

英倫三島也不好過,2023年底降雨超標,威爾斯某些地區降雨量是長期平均值的兩倍。2024年初低氣壓帶來的強風豪雨更造成河水及地下水位上漲,淹沒農地、房舍、農機具。政府雖然及時提撥基金濟助受災農民,卻設定申請者限制為居住在主要河川沿岸150公尺內。這引發域外受災農民大大不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環保也是保護主義的工具

今天的工業化農業其實是人為生態系的極端傑作,犁地耕田需要外加能源如肥料、農藥、灌溉,背後是人工及電力,而車輛運輸需要油料,能源上漲對傳統農耕有大影響。傳統農業的整體碳排量不低,故歐盟倡議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樂觀的戰略目標是2030年農藥使用量減半,隱晦目的可能是略微拉低農作物產量。

歐盟推動的改革是基於促進環保和減碳零排等理想,動機良善、立意良好。法國做法是首先鄰近住宅區的農田立即全面禁用殺蟲劑,城市公園綠地及家庭花圃,也勒令不准使用農藥。化肥及農藥施放過多,不但有害自然環境,對人體健康也是有害無益。可是農民不買單,普羅大眾也未必理解和支持!

美國政商界有一句謔語-「Don’t ecology me」,把英文「生態」(ecology)名詞當作動詞用,意思是叫你不要老拿「生態」來恐嚇我,煩死了!

已開發國家中的農民也顧不上關懷落後國家的同行,幾年前法國一個石油集團想擴大自東南亞進口棕櫚油,目的是提煉生質柴油做燃料,那是有別於石油的清潔能源。法國過去製造生質柴油的原料超過一半來自本國當地的油菜籽和向日葵籽,擴大進口海外棕櫚油,意味可能減少採購本土種籽,農民當然不爽。

最後法國政府選擇妥協:自2020年起,不再將棕櫚油列為免稅優惠的生質燃料。歐盟更狠,通過決議:2030年起境內各種交通工具全部不得再使用棕櫚油提煉的生質柴油,理由是非常冠冕堂皇的「環保」-指責東南亞國家砍伐雨林來種植棕櫚樹,開闢新農地造成大量溫室氣體排放。而先前歐盟就曾向印尼出口的生質柴油課徵反傾銷稅,印尼政府向「WTO」申請仲裁,並於2018年1月勝訴,現在歐盟又拿環保來說事?印尼若要報復,除了再向「WTO」告狀,還有什麼手段傷得了歐洲人嗎?這就是國際貿易的現實。

「環保」、「生態」、「自然保育」,常是美好動聽也難以反駁的說詞。波蘭農民自辯抵制烏克蘭穀物的理由是「那是與歐盟不同的環境標準所種植生產的」,暗示食用這些穀物可能有礙健康。

意欲推動減少使用農藥,在環保立場上沒有錯,可誰能否認這不也是為了減少農作物生產過剩嗎?但沒有官方文書或主事官吏會承認這個隱晦的動機。然而,我們確也不能漠視農化藥廠很可能透過看似「科學」的研究報告,掩蓋農藥化肥等添加物對環境及人體的危害。食安的真相,可能比表面揭露的更複雜、更可怕。環保,有時確有其理由。此所以各國農民紛擾騷動中,歐洲議會仍然於2024年2月以329:275通過《自然恢復法》,要在2030年前恢復兩成的陸地跟海域自然狀態(*具體要求田地輪作時至少需保留4%空地休養)、2050年恢復歐洲生態系統包括禁用農藥。這是向綠色傾斜轉型的新農業政策,但仍有略為妥協,例如原本標定2040年之前,農業排放的溫室氣體量需降至2015年排放的七成以下。這當然會增加務農成本,農民理直氣壯要求政府給予補償,就是補貼再補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