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保真觀點:歐洲農民吵鬧什麼?-台灣怎麼借鏡

2024-04-18 07:10

? 人氣

具體補貼辦法相當複雜,各種農產品都有不同的訪價評估機制,鉅細靡遺,例如有時一則農藥新聞造成消費者恐慌,不敢購買某類蔬果;或是某項農產品這一季生產爆量而使市價崩盤,「CAP」都有條文明定如何依規及時救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CAP」對各會員國補貼項目和比例、金額也不一樣,講起來誠然是「罄竹難書」。例如波蘭是歐盟27個會員國中唯一針對化肥價格上漲而給予農民補貼的。而波蘭自歐盟取得的農業補助資金,其中十分之一用於補貼中小型農場,是特別保護小農的差別待遇。

在國際貿易方面,歐盟抗拒境外農產品的工具不只是高關稅,還有非關稅貿易障礙,例如不准含萊克多巴胺的肉品進口、不准基改作物及加工品進口,而對於有機農產品,更是必須完全符合歐盟認證標準方能輸入。美國政府對此也是不滿,雙方常有唇槍舌劍。

歐盟國家雖然從境外進口的農產品少,但由於境內農民在補貼激勵下的生產效率提高,導致農作物產量倉儲增加,連帶又影響了農產品市價下降,戕傷農民收入,再需要「CAP」進一步補助,結果是糧雖不缺,價卻很高,政府付出也多,惡性循環不斷。

受補貼的歐洲農產品出口,甚至傾銷生產過剩的,間接打擊了較貧困國家的農民收入,其實這也是「國際貿易組織」(WTO)成立的初衷-希望遏止已開發的高所得國家對農產品的補貼,以扶植低所得國家的農業生產,保障當地初級產業的就業機會。有研究分析:如果歐盟減少或完全取消「CAP」的補貼,國際農產品供給量可能略減、平均價格可能更高,反而可以刺激低所得的開發中國家農民更積極耕作、生產,分一杯羹。

歐盟公布綠氫生產標準,刺激新一波風電、太陽能投資(圖/Antoine Schibler @Unsplash)
歐盟年度預算的三分之一以上是用於農業,2024 年預估結算將達 550 億歐元。(圖/Antoine Schibler @Unsplash)

「CAP」的影響全是負面的嗎?也不盡然,有研究報告分析:因為保障農民收入,歐盟境內的農產品價格相對來說比境外要高,是對境外國家的誘惑、吸引,如果不怕關稅及其他繁瑣障礙,鼓勵你生產高品質農作物闖關歐盟。當然,這也許是可望不可及的市場。

我執教時曾與法國一間農業大學合作舉辦暑期研習營會,校內學生赴法國,營會主題便是介紹「CAP」-因為法國就是歐盟農業補貼的最大受益國。當時興大學生報名踴躍,可能他們也是看著行程表上最後一天活動是遊覽花都巴黎吧?

「CAP」歷年多有修正,雖難逃治絲益棼之譏,卻也是與時俱進,近年希望因應氣候變遷以及強調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經營。在《2023-27戰略計畫》文件,說明農業比其他行業更會受氣候變遷影響,農業政策越來越重視環境因素。

這是有事實根據的,過去幾年歐陸農民遭受反常氣候衝擊:降雨、乾旱、熱浪、寒流....接踵而來。在南歐地區如葡萄牙,去年夏季乾熱氣候竟然延續到十月,畜牧養殖動物飽受壓力,農民必須為牛舍增設通風扇和灑水龍頭降溫,電價又上漲,而乳價並未同步提升,額外開支蠶食了利潤,也減少了未來持續投資改善的資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