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日銀結束吊口氣、治不了病的負利率

2024-03-20 06:20

? 人氣

日本央行升息結束負利率,但未必代表結束日本經濟的弱勢。(資料照片,美聯社)

日本央行升息結束負利率,但未必代表結束日本經濟的弱勢。(資料照片,美聯社)

堪稱今日(19日)最大條的全球金融事件,當是日本升息結束負利率,是全球最後一個退出負利率的主要央行,也是17年來首次升息;至於是否能代表是長期貨幣寬鬆政策的轉捩點,待觀察,因為結束負利率不代表日本經濟的病症也已結束;但這項實驗結果確實證明負利率對拯救經濟而言,只能吊住一口氣、卻治不了病的殘酷事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日本銀行(央行)一如外界近來的預測開始升息、結束負利率,但這個升息確實不算「偉大」,只是將原來-0.1%的政策利率,提高0.1個百分點以上,以引導短期利率升至0%至0.1%區間。日銀在聲明中說:「日銀將鼓勵無擔保隔夜拆款利率維持在0%到0.1%。」

雖然只有微幅的0.1個百分點,連半碼都不到,但普遍被外界賦予相當大的意義與關注。從2007年2月以來,日本就未升息過,看得到的只有降息、2016年甚至跌進負利率,這次日銀啟動升息、結束負利率,時值日本股市超越泡沫經濟的最高點、突破到4萬點、通膨取代通縮、歐美更早已緊縮貨幣政策,因此外界認為這代表的是日銀貨幣政策的轉折點。

不過,這種看法可能過於樂觀,未來未必如此發展。但在此之前,先看看負利率的效果。

負利率算是一種「非常規」的央行政策工具,目的當然是在利率己到零利率降無可降、經濟仍無起色時使用,用以「逼出資金」、提振經濟。理想中負利率更降低投資獲利的目標、讓企業與家庭存款都變成虧損的冤大頭,藉此壓迫資本金流出去投資、消費,同時拉高資產價值,藉此讓經濟脫離泥沼。

但這種負利率也有不少潛在的負面效應,從儲蓄家庭、退休族受打擊到銀行體系受衝擊都有,大部份央行都不願輕易動用。當年台灣利率持續走低時,前央行總裁彭淮南就曾幾次強調「絕對不走負利率」。而國際間,在歐洲主權債信危機面對通縮時,歐洲央行也曾無期實施負利率。

從結果論來看,日本經濟看不出有受惠於負利率政策,過去10年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只有0.6%,遠遠低於其它先進國家的1.8%;經濟規模、平均所得都還是停滯甚至下滑。負利率政策就算能在經濟危機時幫忙「吊住一口氣」,但數據告訴我們,治不了病,日本經濟所有的病症依舊存在。

至於是否代表貨幣政策從寬鬆變為緊縮的轉捩點,那就回頭看看歷史與現況吧。

從上世紀90年代的泡沫經濟之後,日本就跌入所謂的「失落30年」,經濟長期不振,無論日本政府在財政政策上下了多重的藥、撒了多少錢,也無論日銀推動多久策寬鬆貨幣政策,遠在美國搞QE(量化寬鬆)之前,日本就是已在推QE,甚至還負利率,結果都沒啥起色。這次拜全球通膨再起之賜,讓日本似乎擺脫通縮,日銀才有提高利率的底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