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稅收再超徵近4千億,今年要再「還稅於民」嗎?

2024-01-19 07:20

? 人氣

去年的普發現金6000元今年是否會重演?(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去年的普發現金6000元今年是否會重演?(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去年稅收再次超過預算數近4千億,立委民代再次磨刀霍霍、想仿效去年如法泡製的再玩一次「還稅於民」,蔡(或賴)政府是否擋得下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上周財政部公布2023年全國稅收情況,總計去年稅收達3兆4319億元、年增5.7%,創下歷史新高,高於相較預算數3617億元;如果考慮到有部份稅收會延後入帳,預估稅收高於預算的金額可上看3900-4000億元。對此已有立委再次提出要「還稅於民」,而且去年普發6000元、今年應普發1萬元。

去年稅收「超徵」4950億元,幾乎就等於是5千億元了;無論就是立委或是社會大眾、甚至有些財金學者,聽到「超徵」這兩個字,馬上有膝式反應,認為就是收到的稅超過應該徵收的金額,因此紛紛要求退稅、要普發現金給民眾的「還稅於民」。

在經歷去年「還稅於民」的民粹壓力而「吐出」上千億元的慘痛教訓後,財政部今年算是學乖了,基本上談稅收時不再口吐超徵兩字,而以較冗長但不會引發收過多連想的「優於預算數」取代,只是已有經驗、食髓知味的立委民代還是會抓著「超徵」要求普發現金。

或許原本許多人聽到稅收「超徵」,都直覺性的會有「多收」的感覺與連想,但經過去年「還稅於民」的辯論後,大部份民眾(包括立委們)應該都知道,所謂的「超徵」不是一般人「望文生義」、認為是「多收」了數千億稅,這只是相較編列總預算時預估的稅收金額多出的部份。

再者,每個總預算一定要收支平衡,現在收入(稅)突然比預算數多數千億元,表面上看就是多了數千億元的盈餘,因此普發現金給民眾亦無妨。但實際上,如果考慮到政府發債借貸、還有「藏在」特別預算中的支出,當然,更有近些年累積、永遠都不會消失的「累積債務餘額」,實質上不是有盈餘,終究還是負債。

行政院長陳建仁、財長莊翠雲在面對「還稅於民」的說法時,回應是超徵部分將優先償還債務、若歲出歲入有結餘,國家資源會做最好配置。這種有多的錢先拿去還債,還是比較正確的作法。

只是政府能否抗拒這波粹仍待觀察。去年的「還稅於民」風波,原本上至總統、下至官僚單位,看起來是要秉持專業、力抗民粹的樣子,財政部固然一定反對,總統蔡英文元旦談話還特別提到稅收超徵要「這樣那樣處理」,但就沒有普發現金的還稅於民,蔡英文還說「這個決定不容易」。

只是這個專業與堅持只撑不到48小時就兵敗如山倒,蔡在臉書發文說「我們將保留一定額度,用發現金的方式,來作為全民共享的方案」,白話文講就是:要普發現金,屈服於還稅於民的強大壓力。去年民進黨掌控立法院,發起「還稅於民」的立委涵蓋朝野,顯然發國庫錢而不是自己口袋錢,讓民眾高興的事是所有民代的「共識」。今年選後的新立法院是三黨不過半、朝小野大,執政者即使用想要「堅持專業」,是否能堅持住倒值得觀察。

不過,不論朝野立委,在要喊出、推動還稅於民時,還是多想想國家財政狀況,雖然目前以債務餘額占GDP比例3成不到,來看情況不錯,但想想未來的花費與風險:那些瀕臨破產要政府不斷挹注鉅資的基金(如勞保基金),無邊無際一直增加的軍購、軍武支出及風險,財務漏洞越來越大的油電公司,還有越來越是包山包海的社會福利補貼,都會是如無底洞般的吃掉預算。

還稅於民這種不論貧富、需求的普發現金政策,就免了,省點吧!當然,財政部的稅收估計功力也該好好加強、提升。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