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8》在領土沉沒前的最後努力:島嶼國家集團疾呼「永續發展」

2023-12-01 16:40

? 人氣

COP28於11月30日在杜拜開幕。圖央佩戴頭巾者為主席賈比爾(Sultan al-Jaber)。(美聯社)

COP28於11月30日在杜拜開幕。圖央佩戴頭巾者為主席賈比爾(Sultan al-Jaber)。(美聯社)

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舉行,會期為11月30日至12月12日。各國領袖出席COP,討論全球暖化及化石燃料相關議題,關心氣候議題的英王查爾斯三世(Charles III)將現身,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則因病而取消行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面對愈來愈嚴峻的氣候,「小島嶼開發中國家集團」(SIDS)一定會在峰會大聲疾呼,希望外界重視他們的安全問題。小島嶼開發中國家集團包含39個會員國和18個準會員國,集團所有島國加總,人口、土地和GDP都不到全球1%,碳排放僅佔全球0.2%,不過SIDS在氣候變遷及永續發展等議題的影響力巨大,在國際扮演要角。

SIDS國家之間差異甚大,就從地理位置看,拉丁美洲的貝里斯、蓋亞那和蘇利南都不是島嶼;而從經濟發展看,富裕的新加坡很難稱作「開發中國家」,而其他成員也不算特別貧窮,只有幾內亞比索(Guinea-Bissau)、海地和東帝汶等7國屬於最低度開發國家。英國智庫「海外發展研究所」(ODI)的威金森(Emily Wilkinson)就強調,整體來看,SIDS國家之間的共同點遠遠多於歧異。

小島國的生存結盟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分析指出,SIDS國家的領土、人口和資金都極為有限,因此對於波動和衝擊格外敏感。無論遭遇流行病或天然災害,這些島國都會迎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動盪,尤其氣候變遷讓他們面對巨大壓力。SIDS國家的特色與限制,都代表他們必須做好長遠規畫,而且在地緣政治應對美國和中國等國家時,也顯得十分精明。

競爭始於SIDS國家的海域,也就是太平洋及印度洋;而且他們的經濟海域(EEZ)面積可能是領土的好多倍,因此小島國也是海洋大國。島嶼國家得利於周遭海域的平穩狀態,這些區域開放貿易,但沒有衝突或犯罪,使SIDS國家成為多邊交流的國際秩序維護者,總地來說,立場也更傾向西方。歐美、澳洲和紐西蘭都提供SIDS國家許多資助,舉例來說,澳洲是太平洋地區的最大資助國,就從年度編列的30億美元預算撥出40%援助SIDS國家。

不過,美國有時會利用島嶼國家對抗中國,這類角力讓島嶼國家感到不滿。另一方面,他們也斷然拒絕中國提出的「中國—太平洋國家共同發展願景」(China-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Common Development Vision)草案,儘管中國會帶來他們渴望的資源,例如基礎建設需要的資金和技術。紐西蘭總理布朗(Mark Brown)表示:「我們如何看待國家安全?這是氣候安全,是經濟安全,是我們人民的福祉,是這樣的安全。而不是軍艦,不是巡防,那對我們來說不管用。」

對SIDS國家而言,氣候安全比地緣政治更重要,那是生存問題,因為他們的領土非常容易受到氣候影響。例如2015年的強烈熱帶氣旋帕姆(Cyclone Pam)是南太平洋紀錄史上第二強的熱帶氣旋,它摧毀了萬那杜(Vanuatu)大部分的基礎建設,造成的損失相當於該國年度GDP的六成,而2017年的颶風季也讓加勒比海國家損失約930億美元。

氣候變遷問題嚴峻,島嶼國家首當其衝,圖為颶風多利安肆虐後的巴哈馬。(AP)
氣候變遷問題嚴峻,島嶼國家首當其衝,圖為颶風多利安肆虐後的巴哈馬。(AP)

馬爾地夫的外交部長沙希德(Abdulla Shahid)本月剛卸任,他指出SIDS國家的碳足跡最小,但正面臨大麻煩。運算模型顯示,本世紀以前,馬爾地夫、吉里巴斯(Kiribati)和吐瓦魯(Tuvalu)等國大部分的低海拔地區都將沉入海中。氣候因素不僅威脅發展,也威脅了這些國家的主權。SIDS國家在水下舉行國會議事,並宣傳響亮口號(「拯救吐瓦魯,拯救全世界」),藉此喚起國際社會的道德責任,而且聯合國五分之一的會員國是SIDS國家,他們的聲量十分可觀。

小國經濟產業受限 漁、礦、旅遊業各有隱患

SIDS國家的倡議是促成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的關鍵,也推動2015年《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制定野心勃勃的目標,亦即將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C以內。不過這個目標已經被打破,日前歐洲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公布,全球均溫已經升高2.07°C。

島嶼國家在2022年COP27的主張令人印象深刻,經歷數十年努力,他們將氣候因素導致的「損失與傷害」引入討論的主軸,並達成共識,承認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富裕國家)有義務幫助氣候危機受害者適應現今氣候環境,也經雙方商議通過一份補償基金,預定由富裕國家支付,但具體細節尚無定論。紐西蘭總理布朗希望在今年的COP28,談判代表可以就基金的規模、資金來源及獲取資格討論並得出共識。

小島國家受氣候衝擊的程度尤深,因為災害往往相互加乘,還會損害島國調適氣候的能力。威金森指出一般預設的大國經濟模式,無法適用於SIDS國家,因為這些島嶼國家多半規模小,沒辦法培養多元經濟、獲取經濟效益,而且距離大規模的市場過於遙遠,以上種種因素都意味著他們很難吸引私人資金。

部分島嶼國家已經找到合適的產業,最大宗自然是旅遊業,尤其加勒比海地區鄰近北美市場,具有地理優勢,也傾向提供避稅服務。其他盛行的產業則多半著眼天然資源,像是漁獲。一些國家以日為單位,向外國販售鮪魚捕撈許可,獲取豐厚收入。紐西蘭廣闊的經濟海域蘊藏豐富的鎳、鎢、鈷等礦產,如果布朗順利推動深海採礦計畫,獲益也將十分可觀。

然而這些產業同時暗藏風險。南太平洋的外國漁船進行非法捕撈,可能損及收入及漁獲資源。諾魯(Nauru)曾靠著磷礦暴富,也因礦產枯竭而破產,為獲取澳洲援助,還在國內建造拘留所供其使用。而紐西蘭的庫克群島(Cook Islands)是布朗深海採礦計畫的重心,環保人士和漁人都憂心礦業將衝擊漁產和生物多樣性。

旅遊業也不是穩賺不賠的生意。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讓許多仰賴旅遊業的SIDS國家遭受重創,而且疫情過後,這些國家也面臨債務危機。毒品和走私也是隱憂之一,例如加勒比海位於消費毒品的美國和生產毒品的南美洲之間,就必須對抗暴力犯罪,而且外國(尤其美國)槍枝走私又讓狀況更糟。在規模小的國家,就算走私的槍枝數量不多,也能造成巨大影響,多明尼加、牙買加、千里達等國涉及槍枝的暴力案件就因此增加不少。土克凱可群島(Turks and Caicos)的謀殺率是每十萬人中78起,約為美國的十倍、更是歐盟的百倍。

專家呼籲採納「多方脆弱指數」評估國際援助

考慮到島嶼小國的氣候條件、發展需求,以及進入市場經濟的難度,許多人分析,未來數十年他們需要富裕國家及國際組織的援助,例如優惠利率貸款(concessional lending)和預算支持(budgetary support)等形式的金援,也需要其他面向的援助。布朗就指出,替偏遠島嶼購置補給船的經費,佔了很大部分的年度基礎建設預算,他呼籲國際金融機構提供長達50年的優惠利率貸款,這個期限比現有貸款還要長許多。

庫克群島的案例顯示,就算是相對富裕繁榮的島嶼小國也需要幫助。斐濟、馬爾地夫、帛琉、馬紹爾群島(Marshall Islands)等國屬於中上收入國家,在全世界的排名比巴西和中國還要高,因此無法獲得海外資助。然而一個國家的收入水準,無法反應他們面對氣候危機的風險。就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以前,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才將庫克群島提升至已開發國家,所以當疫情重創旅遊業,庫克群島沒有資格得到援助。考量到類似事態,愈來愈多人支持使用「多方脆弱指數」(Multidimensional Vulnerability Index)來衡量生態和經濟脆弱性的程度。沙希德表示,多方脆弱指數能夠釐清各國發展所面臨的挑戰,也能在危機爆發前先一步過濾需要更多幫助的國家。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分析師巴魯阿(Darshana Baruah)指出,小國缺乏行政能力的事實讓狀況更加嚴峻,在取得多方發展資助的競爭當中落後中國和印度。布朗的預算部門僅有不到10人,而且申請資金的手續十分折磨人,需要花費三年獲取「得到氣候資金的認證」,再來要一至兩年等候批准,然後還要再一至兩年才等得到撥款。這就是為什麼SIDS國家獲得的資金遠遠不如預期。威金森表示,國際機構設立時「並沒有考慮到小國」。

儘管困難重重,但島嶼小國不應被視作倒楣的受害者。他們在第一線面對氣候與大國的挑戰,試圖取得更多主動權,而且目前看來,西方國家有更仔細地聆聽他們的聲音,例如美國大幅提高承諾太平洋島國的援助金額。吐瓦魯受全球暖化衝擊,領土漸漸被海水淹沒,11月時吐瓦魯與澳洲簽署雙邊協定,後者承諾每年提供280名吐瓦魯公民在澳居留權,也展開海岸專案,幫助吐瓦魯人安全且有尊嚴地留在家鄉。島嶼小國誠然需要更多元的援助,也面臨多重困境,不過他們清楚認知自己需要什麼,也積極向外發聲。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俞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