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擁有55座核反應爐的中國,能夠實現「核能佔能源結構10%」的雄心嗎?

2023-11-24 19:30

? 人氣

海南昌江核電廠。(翻攝網路)

海南昌江核電廠。(翻攝網路)

中國的核能發電量目前只落後於美國,而且設立了「2035年核能滿足電力需求10%」的遠大目標,2060年更要擴大到18%。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中國真的能實現這個雄心勃勃的核電目標嗎?

新華社9月時曾指出, 北京自2021年來批准了至少21個新的核電機組,預計每年有6到8個新核電機組將獲得批准。但《美國之音》指出,中國要實現他們的核能目標,未來仍需克服一些障礙。因為核電僅佔中國已裝載發電能力的2.2%,落後於火力、水力、風能和太陽能等其他綠色能源,只能敬陪末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之音》指出,即將召開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的組織者相信,核能必須在世界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中發揮作用。不過即便中國擁有55座核反應爐,香港城市大學實驗室經理兼香港核學會主席陸炳林直言,到2035年實現核能佔能源結構的10%可能會很困難。因為建造核電廠平均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除非中國政府加快批准新的核電廠,否則達標恐怕還是充滿困難;此外,儘管中國從未發生過嚴重的核事故,但許多民眾仍抵制在自家附近建造核電廠,像是2013年在廣東興建核燃料中心的計畫,就是因爲公眾反對最後胎死腹中。

牛津能源研究所(Oxford Institute of Energy Studies)高級研究員安德魯斯-斯皮德(Philip Andrews-Speed)表示,2011年日本發生福島核災後,對於核能安全的擔憂阻礙了中國核能的發展。安德魯斯-斯皮德說,福島事故發生後,中國政府很快就叫停了所有新核電廠的建設計畫,他們更堅持不在內陸興建核電廠的政策。不過陸炳林表示,由於第四代和小型模組化反應器的出現,「幾乎不可能」再發生大規模事故,中國或許也會改變政策、開始在內陸建造更多核電廠。

《美國之音》指出,中國第四代反應爐的開發,很可能會受益於中國、美國、法國、日本、韓國和英國之間的科技資訊共享。像是中法之間的核能技術合作已經持續了幾十年,兩國於今年4月也發表了「發展民用核能領域務實合作」的聯合聲明,承諾在核廢料處理方面進行合作。安德魯斯-斯皮德表示,法國在乏燃料後處理方面領先中國,因此兩國可以在這方面共同努力。法國正在興建一座可在地下500公尺處處理放射性廢棄物的中心,預計2035年營運。中國最快也要到2040年代才會開始興建廢棄物處理場。

不過中國與西方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也會對中國的核能發展造成障礙。像是因為中英關係惡化,英國去年將一家中國公司從塞茲韋爾核計畫中剔除;美國最近以「國家安全利益」和「共同防禦」為由,限制了與中國之間的核貿易。不過中國已經開始向巴基斯坦等國出口核技術,陸炳林也認為,核能可能仍然是今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的主要議題。陸炳林說,由於能源儲存仍然是再生能源的罩門,核能可能還是會繼續穩定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