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21國最新民調:「陣營思維」已過時,受訪者挺務實外交

2023-11-17 09:25

? 人氣

2023年11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舊金山的費羅利莊園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散步聊天。(美聯社)

2023年11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舊金山的費羅利莊園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散步聊天。(美聯社)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發布的一項最新問卷調查報告顯示,界限分明的「選邊站」思維在非西方世界並不得到認同,大多數民眾認為自己的國家可以「看菜單點菜」,根據不同的議題和國家利益來選擇合作伙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走出疫情陰霾之後,人們面對的是一個充滿對峙和衝突的世界,以及不斷湧現出來的要選哪邊站的拷問:選擇美國還是中國,支持俄羅斯還是烏克蘭?

雖然西方領導人通常習慣性地透過意識形態和制度競爭的視角來看待如今的世界,但是一項由智庫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ECFR)委托民調機構在全球21個國家進行的調查研究顯示,歐美政府高層對西方以外國家的想法顯然有所誤解——各國民眾並不打算在「支持西方」和「反對西方」之間做出固定的選擇,而是更傾向於讓本國政府「見機行事」,根據所涉議題來務實地選擇合作伙伴。

該智庫最新發布的這份研究報告基於對11個歐洲國家(丹麥、愛沙尼亞、法國、德國、義大利、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西班牙、瑞士和英國)和10個非歐洲國家(巴西、中國、印度、印尼、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南非、韓國、土耳其和美國)的成年人進行的問卷調查。受訪者一共為25266人。

西方國家對移民的吸引力仍然遙遙領先

調查發現,歐美國家在「軟實力」方面仍然優於中國和俄羅斯,也就是說非西方國家的大多數民眾仍然將歐洲國家和美國視為具有吸引力的居住地。對於「如果要移民國外,你會選擇哪個國家居住?」這個問題,巴西、南非、韓國、土耳其和沙烏地阿拉伯受訪者當中選擇美國和歐盟國家的都佔了大多數,其中土耳其有51%的受訪者選擇歐盟國家,巴西有40%的人願意移民美國。

而相比之下,回答願意移民中國或者俄羅斯的比例都較低,只有南非受訪者選擇中國的比例略高(13%)。值得注意的是,韓國只有1%的人願意到中國居住,沒有人想去俄羅斯,而希望移民歐美國家的比例加起來卻高達76%。在俄羅斯和印尼受訪者當中,雖然希望移民歐美的比例都不高,但是選擇中國的比例也很低(分別7%和3%),更多的人是回答這些國家都不想去我不知道

軟實力不一定能帶來政治結盟

調查發現,對於非西方國家民眾來說,歐洲和美國對他們的吸引力並不能直接轉化為與其結成政治同盟的意願。對於大多數受訪者來說——包括來自歐盟國家的民眾——他們已經走進了一個「看菜單點菜」(à la carte)的時代,也就是說在不同議題上,每個國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合作伙伴,而不是非得要選擇某一種固定「套餐」,只能在對立的兩個陣營中選擇一邊站隊。

總體上看,西方以外世界的民眾並不希望自己的國家加入任何固定的政治同盟,不管是中國還是歐美。而這一點在涉及戰爭與和平的問題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對於烏克蘭戰爭,大多數非西方民眾認為,俄烏之間的衝突必須盡快停止,哪怕這意味著烏克蘭要放棄對一些領土的控制權。

中美之間因為台灣早晚要有一戰?

對於「在未來5年內,美國和中國之間因為台灣問題而陷入直接軍事對抗的可能性有多大?」這個問題,52%的中國受訪者回答「很有可能」,而在美國和歐洲國家中做出同樣選擇的也分別有39%和35%。

但涉及到是否要派軍隊介入台海衝突時,西方民眾的態度就保守得多了。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如果台灣發生戰爭,只有8%的歐洲受訪者支持自己國家的軍隊參與,遠遠低於美國32%的支持比例。不過即使在美國,反對介入台海戰爭的比例也高達51%。

安全保障找美國,貿易合作找中國?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大多數受訪者都認為美國是比中國更為優選的合作伙伴——尤其是在安全議題上。唯一的例外是在貿易領域,在8個非歐洲國家中除了印度之外都有超過30%的受訪者表示願意和中國走得更近。而且在土耳其、南非、沙特阿拉伯、印尼和俄羅斯,選擇中國的比例甚至高於美國。

德國「明鏡在線」(Spiegel.de)總結指出:很多人認為自己的國家並不需要選邊站,根據不同的領域和不同的國家利益,可以尋找不同的合作伙伴——比如安全合作找美國,經貿合作找中國。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5日在舊金山會談落幕,然而雙方在台灣問題上的分歧依舊未解。習近平堅持強硬立場,宣稱「中國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拜登則明確表示,美國反對台海兩岸「任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期望兩岸爭端能透過「和平手段」解決,同時呼籲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台灣海峽及周邊地區的軍事行動中保持克制。

值得注意的是,據美國高級官員透露拜習會內幕,習近平雖然強調和平的重要性,但也指出在某個時候應「更全面地朝解決問題的方向發展」。此外,他當面向拜登否認中國有計劃在特定年份進攻台灣。他稱對於美國有關這方面的報告感到憤怒,堅稱中國無此計劃,也沒有任何中國官員向他提及此事。

16日下午,在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舉辦的「拜習會與美中台關係走向」座談會上,針對習近平否認預計在特定年份攻打台灣,學者認為這並不代表台灣可以安心。

20231116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舉辦的「拜習會與美中台關係走向」座談會,政大國關中心副主任王信賢與談。(蔡娪嫣攝)
20231116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舉辦的「拜習會與美中台關係走向」座談會,政大國關中心副主任王信賢與談。(蔡娪嫣攝)

政大國關中心主任寇健文指出,習近平的講話並未突破中共對台政策的框架,因為中共一直主張「和平統一」,但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性。他表示:「領導人通常不會明確指出動武的具體時間,也不會明言在哪一年準備發動武力。我認為外界對於2027年、2035年等時間點的討論主要是對解放軍實力的評估,而非提及可能引發動武的動機。」

寇健文繼續指出:「對於任何領導人來說,發動武力的時機取決於外在情勢和環境變化。」他表示,中國有許多備案,根據解放軍和美軍實力的變化不斷調整,包括對台使用軍事力量的備案。「一旦出現新的變化,中國軍方就會根據手上的備案選擇適當的回應,例如裴洛西訪台時,解放軍迅速進行繞台演習。」

寇健文透露,在與中國學者交流時,提到「如果台灣明年1月的總統大選由非綠營勝出,解放軍是否就不會越過台海中線」的問題,對方的回答顯示中共不承認台海中線的存在。他解釋:「台海現狀已經改變,在沒有引發軍事衝突的情況下已經發生變化。」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信賢指出,習近平這些談話未提及不攻擊台灣的具體條件,這些條件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等多方面,例如台灣不宣布獨立、不涉及反分裂國家等,以及當中國經濟或社會出現問題,台灣也需關注中國是否動用武力轉移內部焦點。王信賢說:「因此,習近平的講話並不表示台海在2035年前都將和平安穩,中共不會輕率地做出這種保證。」

2023年11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舊金山的費羅利莊園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散步聊天。(美聯社)
2023年11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舊金山的費羅利莊園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散步聊天。(美聯社)

習近平占上風?要求「停止武裝台灣」

拜登與習近平在台灣問題上並未達成共識。會後,北京方面發出訊息表明希望從美國獲得有關台灣的確切承諾。《新華社》報導稱,習近平提出希望美方「將不支持『台獨』的表態體現在具體行動上,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

學者們普遍認為,這次拜習會不太可能動搖美國對台灣的承諾與支持。王信賢指出,從《新華社》的描述來看,拜登顯然未與習達成共識,但美國確實試圖控制台海敏感議題,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訪台期間再次重申了美國不支持「台獨」的立場。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復國預測,由於美國國內對中反感情緒濃厚,要等到美國大選後,才可能出現明確跡象顯示台美關係是否有所改變。

2023年11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舊金山的費羅利莊園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2023年11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舊金山的費羅利莊園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對於中方要求美國「停止武裝台灣」,政大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曾偉峯認為,中國提出的要求使其在會談中占據上風,因為美國難以同時滿足中國「停止武裝台灣」的要求,而不放棄對台安全承諾,「當你無法滿足中國的要求時,中國可能會認為『你未能履行我期望的,因此我可能中斷與你的聯繫』」。

曾偉峯指出,在美國遭遇這樣的困境時,值得關注的一點是,美國是否會利用拜習會建立的軍事和高層交流機制,向中方闡明對台灣軍售的情況,或者「由於中國目前缺乏國防部長,因此它實際上有多種應對美國不同意要求的手段,例如中國可以選擇不接電話」。

20231116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舉辦的「拜習會與美中台關係走向」座談會,政大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曾偉峯與談。(蔡娪嫣攝)
20231116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舉辦的「拜習會與美中台關係走向」座談會,政大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曾偉峯與談。(蔡娪嫣攝)

美中各取所需,小國台灣要靈活應對

王信賢與曾偉峯指出,這場拜習會對兩位領導人來說都有好處,習近平需要做內宣工作,凸顯與美國「平起平坐」,使習近平和拜登的會談在排場上優於其他國家領導人。對於美國而言,由於2024年11月將舉行總統大選,拜登希望向選民證明在他領導下,美國政府仍有能力應對危機並維護國際秩序。

王信賢總結道,美國並未試圖改善美中關係,只是想趨避兩大強權博弈的風險。至於美中關係解凍,對盟國到底是減輕壓力,還是帶來考驗?他指出,夾在中美之間的中小型國家需要擁有靈活的策略。

王信賢以澳洲的戰略為例,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在11月初訪問中國,雖然在中澳關係處理上靈活應對,但站隊立場並未改變。因此,他認為要反思台灣的處境,就應該思考夾在美中之間的台灣是否具有足夠的外交靈活性。

劉復國提出相似觀點,指出當前全球因俄烏戰爭、以哈戰爭導致資源供應短缺,人們不希望看到新的戰線,因此出現了和解的趨勢。他認為台灣應該深入思考,如何利用世界走向和解的傾向,以獲得更多安全利益。他強調兩岸政府若無對話,難以實現正規的危機管控,因此正式對話是必要的。他以美中雖相互對立,但仍能面對面會談為例,認為這應該給予台灣重要啟示。

20231116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舉辦的「拜習會與美中台關係走向」座談會,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劉復國與談。(蔡娪嫣攝)
20231116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舉辦的「拜習會與美中台關係走向」座談會,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劉復國與談。(蔡娪嫣攝)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