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一樣是手機大廠造車,為何蘋果失敗、小米卻成功了?

2024-05-22 10:00

? 人氣

小米首款電動車SU7。(美聯社)

小米首款電動車SU7。(美聯社)

小米(Xiaomi)是一家以生產電鍋、掃地機器人、空氣清淨機和智慧型手機而知名的中國公司。現在,小米又完成了它的長期競爭對手蘋果公司(Apple)無法完成的任務:生產電動車並推向市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且小米只用了三年時間。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3月底在國內市場推出SU7後,小米已接到大量訂單,正在全力開動生產。總部位於北京的小米表示,4月初以來已交付了1萬多輛電動車,並收到了近9萬輛合約訂單。

SU7的售價在3萬至4.2萬美元之間,該公司稱,充電一次可行駛最高500英里,較特斯拉(Tesla) Model 3在中國有類似配置的版本售價低4,000美元左右,而續航里程較後者高出200英里左右。

小米造車的成功彰顯出擁有百年歷史的汽車行業的新現實:近年來隨著電動車的出現,汽車製造的門檻已經降低。而且在這一新現實下,中國正在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

隨著硬體生產的難度降低,人們對產品吸引力的關注點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轉向軟體和功能。

瑞銀(UBS)中國汽車行業研究主管鞏旻(Paul Gong)表示,新型電動車更像是帶電池的電腦。鞏旻說,在整個電動車供應鏈上,中國車企現在幾乎領先於其他所有製造商。

為了節省時間和成本,小米借鑑了特斯拉和其他汽車製造商的做法,挖掘自身的產品開發專長,並融入中國快速發展的汽車供應鏈。得益於在筆記型電腦、攪拌機和寵物攝影機領域的多年磨礪,小米開發出了適合善變的消費者群體的各種功能,包括磁吸在16.1英寸中控螢幕下方的可拆卸物理按鍵,以滿足那些不喜歡通過觸控螢幕控制音量或調整座椅的人士的需求。

在整合智慧型手機、汽車和家用設備方面,小米在消費產品方面的專業能力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手機螢幕可以鏡像到觸控螢幕上。當汽車處於回家模式時,一旦汽車到達設定的離家距離,家裡的智慧燈泡和空調就會打開。

4月份,在中國最大的年度車展上,小米展位被全球各大汽車品牌的高管們圍得水泄不通。有關該展會的一段影片顯示,比亞迪(BYD) CEO王傳福對小米CEO雷軍說,他起初還為小米捏了把汗。王傳福稱讚道,不容易,不容易,敬佩,敬佩。巴菲特(Warren Buffett)支持的比亞迪是中國最大的電動車製造商。

向特斯拉「偷師」

小米是全球第三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僅次於蘋果公司和韓國的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但雷軍在4月接受中國中央電視台採訪時說,製造汽車需要一套全新的複雜工藝,即便無需生產引擎。傳統汽車的生產正是因為引擎才會如此棘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