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恒君觀點:浮士德的悲歌—記李克強總理二三事

2023-11-06 07:00

? 人氣

對「鐵鍊女」的共情與人權文明

2022年3月,在李克強擔任總理的最後一次記者會上,其就《人民日報》提問的民生問題主動提起「鐵鍊女」事件。「我們不僅為受害者痛心、也對此事十分氣憤」的真情流露,不僅讓人感覺到其真摯人性與深刻的共情能力,也為僵化麻木、強調「一錘定音」的官僚體制運轉帶來一股衝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和同期舉行的中國首屆冬奧會這一宏大盛事及宣傳價值相比,「鐵鍊女」及陸續曝光的被拐賣婦女,顯然屬於張愛玲及方方等市民文學筆下那些「被前進的時代冷落的生命」。即使五次官方通報自相矛盾、民眾憤懣無奈,卻也無法改變官媒的集體沉默。而李克強總理的主動表態,既是對「不要我了」等幽微絕望歎息的有力回應,亦是一場廣泛的「社會授權」。

正是在這樣的「社會授權」之下,官本位系統中的部分中國官媒鼓起勇氣登載或轉發包括筆者在內的相關時評。並且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及公安部等亦相繼作出一些積極回覆。

由於女權即為人權,從某種意象而言,「鐵鍊女」代表的正是中國弱勢群體在維護人身尊嚴或生命尊嚴途中,所遭遇的求助無門的艱難境地。由於此類悲劇常與社會陋習、利益關係、以及盤根錯節的地方保護主義緊密相連,李克強在此強調的「堅決追責問責」等,無疑是對麻木不仁的公權力的嚴厲督促。

此外,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其在記者會結束之際的「長江、黃河不會倒流」。在未來前景仍不明朗的局勢之下,其關於中國「堅定不移地擴大開放「之承諾,或許不乏飛揚的書生意氣。但這卻堅定地撫慰了一些心懷迷惘、渴望改革開放與自由活力的普通民眾;甚至也鼓舞了在時代的狹隙之中,仍然堅持反對孤立中國、不忍中國百年現代化進程被迫中斷的國際「知華派」們。

結語及追思

作為來自「桐城派」故里安徽的一名知識份子,李克強於中國改革開放之初接受精英學府十年薰陶,並終在80年代的社會巨變之中選擇官方體制,這令人想起同樣出身法學博士、並曾長期擔任魏瑪公國行政治理的德國政治家歌德。

歌德終其一生,於晚年最後完成不乏自傳色彩的悲劇《浮士德》:其從書齋走出,一生滿懷「有為」,卻不得不在外在世界的混亂阻力與虛無力量(梅菲斯特)的牽制之中,一步一步地經歷現代化的建設挫敗。

在一片虛幻的掘墓聲中,浮士德誤以為民眾安居樂業的理想終於實現,從而發出「你真美啊,請停留下來!」(Verweile doch, du bist so schön!)之最後感歎。而李克強總理在卸任時所言 「人在做、天在看」,亦仍然不乏「有為」之色彩。而今其驟然而逝,所象徵的,仿若80年代最後的社會理想也煙消雲散。但在普遍的傷感失落與不舍之際,「中國往何處去?」,卻驀然成為促使民眾深度思考的一個契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