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保真觀點:台灣的高山農業何時落日?

2023-10-27 06:40

? 人氣

雨越下越大,匯成一道道黃色的泥漿,我們的車輾涉而過。我探頭出窗回顧,只見公路上的「黃水」都流向公路下方的河谷去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是出自在下的拙筆所寫的記錄。當年我唸大學森林系二年級,上了已逝恩師陳振東教授的「育林學」課程,由於我認真聽課,考試成績優異,頗受陳老師欣賞。他為我寫信給當時的林務局,寒假中林管處派一位司機及一位科員,載送我和另一個同班同學上梨山三天兩夜「考察」高山果樹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下山歸來,我寫了一篇不短的散文<撕破的雨衣>在當時的中央日報副刊刊出。這篇「遊記」後來收入我的第一本散文集《歸心》(九歌出版社)及我們全家人文章的合集《全家福》(文豪出版社)。

我要說什麼?也許您已猜到了,就是上述引文中從山坡流下去的黃泥漿,那不就是水土保持做不好而已嗎?這有兩個問題:一是墾民在高山做菜田邊坡的護坡工程,既花錢又耗時;二是在高海拔陡坡開闢農田,護坡工程有效嗎?時效性?

其次,核心問題出在種植蔬菜及果樹!

台灣的高山農業除了種高麗菜等高冷蔬菜,還有人種植梨子、水蜜桃、蘋果等落葉果樹,就是我在<撕破的雨衣>去的梨山所見的景觀。梨、桃、蘋果,原本都屬於高緯度的溫寒帶水果,需要在日夜溫差大的環境生長。而我們台灣有北回歸線經過,屬於接近赤道的亞熱帶地區,原本不適於栽種上述的寒溫帶落葉果樹。後來有人想到也許可以在低緯度的高海拔地區種植,因為高山的平均氣溫低、日照時間長、日夜溫差也大,種植高冷品種的果實,其中的果糖甜度才會高。高山高麗菜會甜,也是同樣的生理作用。

日據台灣時期,日人已開始在梨山地區試種果樹,散居當地部落的原住民也有零星種植。台灣光復後,自大陸來台的程兆熊先生是法國巴黎大學的文學博士,兼有凡爾賽園藝工程師證照,他創辦了「省立農學院」(今中興大學)的園藝系,幾個寒暑假中帶領師生入山考察自然環境,第一次入山是從台中縣的和平鄉經谷關去青山、佳陽、桃源、環山、鞍部等地,也就是我大二當年進梨山的路線。

經過連續五年入山考察,程兆熊相信在台灣山地有種植落葉果樹及高冷蔬菜的條件,他從美國引進蘋果幼苗,航空運輸抵台,馬上用車輛及人工揹負接力運送到高山試驗地種植,終於試種成功而開始推廣。他寫給當時旅港的唐君毅先生的信中說:

『台灣是屬於亞熱帶,而臺灣的高山地區卻有著溫帶和寒帶的氣候。在亞熱帶地區種植溫帶和寒帶的園藝作物,這是台灣的創舉,也是世界園藝史上的創舉。』

雖是創舉,對高山自然環境的傷害卻也很大,因為果樹與林木有著微妙的區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