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恒君觀點:巴以衝突,何以為家?

2023-10-19 07:00

? 人氣

正因如此,面對此次命名為「阿克薩洪水」、不乏宗教象徵意味的恐怖攻擊,羅馬教宗方濟各一方面沉痛譴責恐怖攻擊,認為「遭到攻擊的人有權進行自衛」並呼籲哈馬斯武裝釋放人質;另一方面,也再次呼籲「耶路撒冷的所有神聖地點都務必維持現狀」,並表示「對巴勒斯坦人居住的加沙遭到全面圍困感到非常擔憂,那裡也有很多無辜的受害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各國微妙立場

2012年,筆者初次造訪英國牛津之時,隨即目睹了巴勒斯坦裔菁英學者針對以色列的抗議示威。其聲勢浩大,使平常未曾予以關注的人們深感意外。

作為巴勒斯坦地區最後的託管國,英國雖曾承允以巴分治、獨立建國,但卻在撤離之時未能來得及對聯合國的「181決議」作出任何實質性的建構框架。這使得當時尚未形成完整的現代性「民族」概念、而主要著重於「家園」情感的巴勒斯坦人始終聚焦於「領土」,而對構建國家的複雜程序並無充分準備。此因種種歷史原因造成的「現代性」因素的貧乏與弱勢,再加上阿拉伯族群的各自利益考量,不僅使得巴勒斯坦錯失立即建國的良機,也使得巴勒斯坦平民在長期動盪之中並未尋得全面有效的一致支持。再加上巴勒斯坦農牧民們同樣具備對待土地的堅守情結,使得加薩居民最終在自己世代棲息的土地上長期淪為依靠聯合國及各種人道主義組織接濟的「難民」。

以色列右翼政府上台以來,加薩地區面臨高度封鎖、貧窮、與不適合生存的人口高密度等,似乎又恰好被極端主義者利用作為「困獸猶鬥」的恐怖主義溫床。而在美國目前主導的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和談順利進行之際,巴勒斯坦人更害怕自己被阿拉伯世界的富裕「上層」所拋棄。這次哈馬斯極端分子發動的殘暴恐襲,特點之一在於並不區分人質的國籍面目,其直接目的顯然在於震驚世界並引發關注。

在目前巴以衝突升級之後,不難預見的是:沙烏地很可能迫於族群情感宣布暫時中止以沙和談,這無疑是對拜登中東政策的沉重打擊。如同在阿富汗的匆忙撤軍,拜登政府也急於推進以沙和談,其主要目的似乎在於把精力集中在東亞地區的遏制中國與歐洲地區的俄烏戰爭事宜。特別是在針對中國的貿易戰與科技戰中,美國目前暫時無法找到任何合適的代理人,也無法單方延後這項競爭。顯而易見的是:不管今後中美關係如何發展,美國在針對中國的競爭領域中均無法鬆懈或掉以輕心。倘若巴以衝突進一步擴大而導致中東戰爭,作為以色列最親密的盟友,美國既無法同時兼顧在世界三個地區的巨大投入,也很難制定出能完美經受西方陣營各種「平權」潮流檢視的區域性可行性政策,這或將大幅牽制削弱美國國力、或引起內部動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