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屏專文:麵包不一樣!以麵包策展 盛滿風土人文的美味

2023-09-29 05:50

? 人氣

閱讀旅行促進麵包的創新

吳寶春當年用紅酒浸泡桂圓做成的酒釀桂圓冠軍麵包就是創新。在吳寶春以前很少人送禮會送麵包,贈送麵包為伴手禮創造了麵包經濟,吳寶春的崛起更讓麵包師傅地位從此提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邱一新在法國旅行,法國吃的國王派是杏仁餡,內藏一個瓷偶,吃到瓷偶的可以當一日國王,雖是法國文化,到了台灣考慮杏仁餡吃多了可能會膩,他建議團隊做些變化,加入埔里玫瑰,取名為「皇后派」。

「台灣的杏仁因為不同品種,口味也不同,我們又創新了杏仁茶口味的『白雪公主派』,讓行銷面多了好幾種選擇。」

「這幾年流行的蛋黃酥,我對師傅有期待。華人傳統喜歡吃的蛋黃酥大多承襲過去的技術,是否能轉身?結果我們用國王派派皮來做蛋黃酥,這就是創新,創新會留下軌跡,並留下更多可能性。」

這二十年來邱一新一再走入台灣深山荒野古道,踏查台灣歷史人文軌跡,將閱讀與旅行所獲得的知識注入麵包的策展,如一檔以鹽可頌為主題的展覽,其中的「鹽」就是策展的方向。「嘉南平原有日曬鹽,另一種鹽是墾丁後灣珊瑚礁地形的珊瑚礁鹽;我有一次走花蓮的安通越嶺道,遇見一位老先生煮鹽,發現原來阿美族用海水煮鹽,一天一夜之後海水會結晶,現在已經變當地特產。另外,高山原住民是吃山上的植物鹽,將這四種鹽表現在鹽可頌,可以看到台灣先民如何吃鹽,這比讀教科書更有趣,麵包又變成了歷史文化的載體!」

最近吳寶春推出一系列小米麵包,刻意使用原住民部落台東多良、三地門附近的小米,邱一新指出,今年是聯合國公布的國際小米年,農業部呼應聯合國也推種植小米,因為小米可以旱作,不似水稻那樣耗水。不過對於慣用小麥麵粉製作麵包的師傅而言,挑戰也來了,因為小米沒有筋性,一試再試之後,師傅用小米發酵,取其酵母,以製作酸種麵包的概念成功做出小米麵包。

最近推出的一系列小米麵包,讓慣用小麥麵粉的麵包師傅面臨挑戰,也因為挑戰成功而創新了麵包口感與風味(圖:邱一新提供)
最近推出的一系列小米麵包,讓慣用小麥麵粉的麵包師傅面臨挑戰,也因為挑戰成功而創新了麵包口感與風味(圖:邱一新提供)

前兩年吳寶春進口挪威麵粉,邱一新說,挪威麵粉是馬鈴薯粉,相較於台灣的雜糧麵包多是把雜糧放在麵包上,雜糧看得見,以挪威多穀物粉製作的麵包,所有穀物都內涵在麵包中。「馬鈴薯粉很有趣,我們取名為極地麵包Polar Bread,因為挪威探險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全世界第一個抵達南極的阿蒙森就是挪威人;這款樸素簡單的麵包,吃得到馬鈴薯風味,我把挪威麵粉引進來,再度以麵包閱讀世界,也重新定義麵粉。」

他興致勃勃地說,台灣人喜歡吃的肉桂捲是瑞典人發明的,台灣有同科同種同屬的肉桂,他將台灣土肉桂取代由錫蘭進口的肉桂粉。「國外用樹皮,我們用樹葉,我去司馬庫斯吃的烤雞就是用肉桂葉烤的;去太魯閣族,民宿爆炒的雞丁也是用肉桂葉,台灣香料植物都可以運用。我也拿台灣刺蔥做麵包,這些對師傅們都是新的刺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