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屏專文:麵包不一樣!以麵包策展 盛滿風土人文的美味

2023-09-29 05:50

? 人氣

邱一新參與小米採收。(圖:邱一新提供)

邱一新參與小米採收。(圖:邱一新提供)

幾年前我在松菸巧遇吳寶春師傅和邱一新,當時得知邱大哥在吳寶春麵包服務,心裡有些驚訝又不至於太驚訝,邱大哥在我心裡一直是遊遍四方、深具品味,懂美食的知識工作者,只是,一直任職於媒體的他,為什麼會大轉行到烘焙業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後來,我看到吳寶春麵包的「用麵包閱讀世界」,心想肯定是邱大哥的點子,果然,他將喜愛的「閱讀旅行」運用於烘焙業,用麵包「策展」,為麵包賦予不同的意義,真是有意思極了!

聆聽趙心屏《人生從此不一樣》podcast專訪邱一新(約39分鐘)

勇敢踏入烘焙業 發現新天地

邱一新與吳寶春結緣於吳寶春還未創業,是個一般的麵包師傅時,當吳寶春到巴黎參加比賽,邱一新請在地熟識的專欄作家去巴黎幫忙看看,那一年吳寶春和其他幾位師傅以團體參賽得到亞軍,也是台灣烘焙業的第一次。兩年後吳寶春抱了世界冠軍回國時,邱一新創辦時尚玩家雜誌,也請吳寶春到現場和客戶交流分享,沒想到,幾年後他服務多年的媒體換了經營者,他在沒有預期的情況下離開服務已久的公司,他曾經以為自己會在那兒工作一輩子,當時的悵然,讓他不知下一步該怎麼走?雖有其他媒體同業邀約,但因為心境有所轉折,先去大學教書,直到一次在好友詹宏志家中作客,詹宏志的一句:「一定要做媒體嗎?」點醒了他。

「我接到吳寶春電話,希望我去上班,協助他將單店經營的麵包店企業化,君子不棄,我開始尋找自己新的用途。」

邱一新陪同吳寶春到巴西領取最有貢獻麵包師傅獎。(圖:邱一新提供)
邱一新陪同吳寶春到巴西領取最有貢獻麵包師傅獎。(圖:邱一新提供)

「人們總習慣於既有的工作,特別是做了二三十年,要突破框架是很大的挑戰、很困難,詹宏志的這句話讓我人生從此不一樣,勇敢踏出去到了烘焙業;如今回想,烘焙業應該也算媒體,過去我在媒體從事編輯工作,人生其實是一種編輯,選擇你要的主題、放在一起,如果讓麵包承載知識與各國文化和台灣農產品,不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媒體?只是載體不同,過去的載體可能是紙張、電視、網路…,現在的載體就是麵包。」

邱一新延伸美術館或博物館策展的概念,以不同主題展現麵包。追根究柢,麵包的台語「胖」來自日語,其實原是葡萄牙語,台灣被日本統治五十年,日語的發音就是來自葡萄牙語。邱一新說,吳寶春最早做法國的長棍麵包,也曾從日本人身上學習,更送技術團隊去國外習藝,學的雖是技術,但回到文化面思考,無形中包容了世界各國的麵包文化。「策展可以麵包閱讀世界、以麵包閱讀台灣,也可以麵包閱讀族群…。」

他把「閱讀旅行」的概念重新定義烘焙業和產品,鼓勵大家多旅行、投資自己,開拓眼界。「我期許吳寶春扮演哥倫布的角色,尋找烘焙業的新大陸、新航線,留下新軌跡。」

閱讀旅行促進麵包的創新

吳寶春當年用紅酒浸泡桂圓做成的酒釀桂圓冠軍麵包就是創新。在吳寶春以前很少人送禮會送麵包,贈送麵包為伴手禮創造了麵包經濟,吳寶春的崛起更讓麵包師傅地位從此提高。

邱一新在法國旅行,法國吃的國王派是杏仁餡,內藏一個瓷偶,吃到瓷偶的可以當一日國王,雖是法國文化,到了台灣考慮杏仁餡吃多了可能會膩,他建議團隊做些變化,加入埔里玫瑰,取名為「皇后派」。

「台灣的杏仁因為不同品種,口味也不同,我們又創新了杏仁茶口味的『白雪公主派』,讓行銷面多了好幾種選擇。」

「這幾年流行的蛋黃酥,我對師傅有期待。華人傳統喜歡吃的蛋黃酥大多承襲過去的技術,是否能轉身?結果我們用國王派派皮來做蛋黃酥,這就是創新,創新會留下軌跡,並留下更多可能性。」

這二十年來邱一新一再走入台灣深山荒野古道,踏查台灣歷史人文軌跡,將閱讀與旅行所獲得的知識注入麵包的策展,如一檔以鹽可頌為主題的展覽,其中的「鹽」就是策展的方向。「嘉南平原有日曬鹽,另一種鹽是墾丁後灣珊瑚礁地形的珊瑚礁鹽;我有一次走花蓮的安通越嶺道,遇見一位老先生煮鹽,發現原來阿美族用海水煮鹽,一天一夜之後海水會結晶,現在已經變當地特產。另外,高山原住民是吃山上的植物鹽,將這四種鹽表現在鹽可頌,可以看到台灣先民如何吃鹽,這比讀教科書更有趣,麵包又變成了歷史文化的載體!」

最近吳寶春推出一系列小米麵包,刻意使用原住民部落台東多良、三地門附近的小米,邱一新指出,今年是聯合國公布的國際小米年,農業部呼應聯合國也推種植小米,因為小米可以旱作,不似水稻那樣耗水。不過對於慣用小麥麵粉製作麵包的師傅而言,挑戰也來了,因為小米沒有筋性,一試再試之後,師傅用小米發酵,取其酵母,以製作酸種麵包的概念成功做出小米麵包。

最近推出的一系列小米麵包,讓慣用小麥麵粉的麵包師傅面臨挑戰,也因為挑戰成功而創新了麵包口感與風味(圖:邱一新提供)
最近推出的一系列小米麵包,讓慣用小麥麵粉的麵包師傅面臨挑戰,也因為挑戰成功而創新了麵包口感與風味(圖:邱一新提供)

前兩年吳寶春進口挪威麵粉,邱一新說,挪威麵粉是馬鈴薯粉,相較於台灣的雜糧麵包多是把雜糧放在麵包上,雜糧看得見,以挪威多穀物粉製作的麵包,所有穀物都內涵在麵包中。「馬鈴薯粉很有趣,我們取名為極地麵包Polar Bread,因為挪威探險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全世界第一個抵達南極的阿蒙森就是挪威人;這款樸素簡單的麵包,吃得到馬鈴薯風味,我把挪威麵粉引進來,再度以麵包閱讀世界,也重新定義麵粉。」

他興致勃勃地說,台灣人喜歡吃的肉桂捲是瑞典人發明的,台灣有同科同種同屬的肉桂,他將台灣土肉桂取代由錫蘭進口的肉桂粉。「國外用樹皮,我們用樹葉,我去司馬庫斯吃的烤雞就是用肉桂葉烤的;去太魯閣族,民宿爆炒的雞丁也是用肉桂葉,台灣香料植物都可以運用。我也拿台灣刺蔥做麵包,這些對師傅們都是新的刺激。」

吳寶春的台灣土肉桂麵包是以台灣土肉桂葉磨粉,取代由錫蘭進口的肉桂粉,呈現美麗的淡淡綠色。(邱一新提供)
吳寶春的台灣土肉桂麵包是以台灣土肉桂葉磨粉,取代由錫蘭進口的肉桂粉,呈現美麗的淡淡綠色。(邱一新提供)

知識就是力量,吳寶春在熱衷閱讀旅行、探索知識邊界的邱一新協助下,成為麵包創新的先行者,化國內外文化的精彩於麵包的美味之中。「要更能代表台灣麵包、要共同創造,用品牌力量,以麵包閱讀世界與台灣。」

幾年前邱一新曾陪同吳寶春到巴西領取由世界各國烘焙組織聯合起來選拔的最有貢獻麵包師傅獎,表揚重於傳承的麵包職人。多年來吳寶春傳授知識和技藝,讓好幾位旗下的麵包師傅出頭,奪得世界冠軍;如今烘焙業的年輕師傅眾多,消費者的品味和要求大幅提升,各家麵包技術接近,有如百花齊放,邱一新認為不論是麵包或糕餅都應該大家一起來,各自表述,即使是每家都能做的鳳梨酥,每家味道都不一樣,才有辦法共同創造明星產品。「現在酒釀桂圓麵包連超商都能做了呢!」

作為吳寶春麵包總經理,邱一新樂見烘焙業的成長與高度競爭,他坦承疫情後烘焙業比較辛苦,去年才轉虧為盈,但仍依往例拿出三成淨利分享員工,讓員工有好的生活。「所有帳交給資誠會計師事務所,讓員工知道每個月賺或虧,每個月主管會議公開透明…」。

資深媒體人邱一新沒有想過自己的人生旅程會轉彎到烘焙業、將旅行足跡印刻於麵包,這一趟人生旅行的前方還有無數未知風景等著他探尋。

聆聽趙心屏《人生從此不一樣》podcast專訪邱一新(約39分鐘)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台視、東森主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